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2019-03-13更新 | 29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对下面二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两者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两者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两者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抗争
D.两者都发生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B.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420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 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这些口号的先后顺序应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2019-01-30更新 | 125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1-201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2019-01-30更新 | 78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促进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C.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2018-11-13更新 | 376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
17-18高二下·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9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革命”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10 .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018-06-09更新 | 12613次组卷 | 15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