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4月底,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北传回国内,一些学生组织,包括新潮社等召开了一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在5月7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很快的这项决定就得到了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团体的支持,5月4日下午,大约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示威游行。在总罢课实现后,北京的青年学生很快就创办了《救国周刊》,天津学联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五四运动之后,所有中等以上学校的讲演团也普遍的建立起来。他们分组分段到人员稠密的商业区、庙会、景区等地方举行演讲,之后走入乡村和工厂。经过紧张的准备,“6月16日,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学生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学生联合(即全国学联)成立大会。全国学联设评议部和执行部,会址设在上海。全国学联根据形势发展,指导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不断走向深入。青年学生在此次抵制活动中所展现的国家民族意识给予了中国代表团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有力的促进了山东的回归(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

——摘编自徐琳琳《“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
2 . 清末民初,“民族精神”一词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中国知识界较多使用“民族精神”一词并对此展开讨论是在五四时期,而最早认识到“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重要意义的是五四时期的孙中山。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得到了孙中山的领导B.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开启了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历程D.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3-15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0年,北洋军阀吴佩乎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佩孚希望大家唤起劳动界之觉醒,不可因彼等无学识、无思想,而存鄙视之心。且须加以提倡、劝导,使人人皆有爱国思想则庶几矣。”这一言论(     
A.体现了民主的时代潮流B.说明劳工利益得到了保护
C.反映出五四运动的影响D.表明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几千年历史是黑暗的皇权专制的历史”“国民性需要改造”“个人解放”“民主科学”等“母题”已经建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将其“扩大化”为一场社会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维新变法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B.五四运动植根于思想启蒙的传承
C.辛亥革命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嬗变
D.新文化运动缺乏理论创新的动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郁达夫曾经说道:“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其言论表明五四运动
A.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B.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D.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
2022-03-19更新 | 758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外交接连失败后,大量留美学生认为“五四运动使得中国学生不仅更具自我意识,更少地与西方相联系五四后的学生运动也激发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争取国家自由远比争取个人摆脱传统的自由重要”。这表明,当时留美学生
A.致力于唤醒国内民众民族观念B.个人的自我独立意识日益强烈
C.对于五四运动的认识存在偏差D.民族意识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2021-12-02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建设,几乎无一不是成功于五四以后,如廓清军阀、中国统一,以及其他大小事业,如交通、禁烟、行政整理、法律改革、学校发展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奠定了推翻军阀的物质基础B.实现了中国社会的重构
C.提升了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D.使救亡和启蒙开始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5年,张太雷和瞿秋白分别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完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是“积极的群众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1935年,齐燕铭也指出五四运动“是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这表明,他们认为五四运动
A.反封建色彩并不浓厚B.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时代
C.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D.丰富了新文化运动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五四”前后,中国大地上涌现了诸如改造联合会、新教育共进社、曙光社、家庭建设讨论会等新式社团,可谓五花八门;同时,还涌现出了形式多样的新式期刊,如《建设》等。这些新式社团和期刊的大量涌现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B.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示了巨大力量
C.民主与科学成为了新思潮的主流D.人们对新社会表现出极大的渴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五四运动之后出现许多以“平民”命名的中国社团,如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平民周刊社等;以“平民”命名的报刊也很多,如《平民教育》《平民导报》等。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术开始下移B.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民众在救亡运动中的地位凸显D.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遭到摒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