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4月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失败、日本要求中国撤换两个专使的消息纷纷传来,北大学生开了一个会,并且捐了几百块钱:一方面用于打电报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要求他们坚持:一方面用于通电全国,反对因为外国压迫而撤换本国专使。这两个电报打出以后,所捐电报费还存300元左右,后拿出来买竹布等游行用品。53号,北大同学们在宿舍和新潮社(位于红楼一层22号)内奋战一夜。用长竹竿做大旗子,小竹竿做小旗子。并且推罗家伦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印刷多份散发。第二天早上,他们还准备了一个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而三个总代表因为准备有关文件,直到下午110分左右才赶到天安门集会。

——摘编自1931年罗家伦《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

材料二   北京特约通信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张宗祥大受夷伤。乃于昨日(四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学生举行游街大会,以为国民对于外交表示誓正到底。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齐集。各执白旗,大书誓死力争青岛,不争回青岛毋宁死,取消二十一条等语。

——摘自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

今日午后两点,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陆曹章”的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四日下午九钟)

——摘自1919年5月6日上海《中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能确认的历史事实和结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4月底,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北传回国内,一些学生组织,包括新潮社等召开了一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在5月7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很快的这项决定就得到了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团体的支持,5月4日下午,大约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示威游行。在总罢课实现后,北京的青年学生很快就创办了《救国周刊》,天津学联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五四运动之后,所有中等以上学校的讲演团也普遍的建立起来。他们分组分段到人员稠密的商业区、庙会、景区等地方举行演讲,之后走入乡村和工厂。经过紧张的准备,“6月16日,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学生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学生联合(即全国学联)成立大会。全国学联设评议部和执行部,会址设在上海。全国学联根据形势发展,指导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不断走向深入。青年学生在此次抵制活动中所展现的国家民族意识给予了中国代表团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有力的促进了山东的回归(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

——摘编自徐琳琳《“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步成为它的很有影响的新内容,它与“民主”“科学”的精神并不背离,而是其新发展。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特别是“六三”以后显示的力量以及先进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马克思主义逐步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和被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构成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2023-04-06更新 | 1545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从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发展到上海工人的大规模罢工,再到商人的罢市斗争,这场波及全国的斗争轰隆烈烈,说明五四运动的核心主题是(     
A.自由B.民主C.爱国D.平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浮雕再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光辉历程,下图为其中六幅浮雕(局部)。



从以上浮雕再现的相关史实中选取任意一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为它编写一段简介。
7 . 有学者指出,近百余年中华民族经历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如表)。由此可知(     
代表性事件民族意识觉醒过程
鸦片战争开始萌发
甲午中日战争初步觉醒
五四运动升华
抗日战争高涨

A.民族意识在反侵略过程中不断地增强B.民族意识与社会性质变化保持同步
C.中华民族在近代百年历史中逐渐形成D.列强侵华是民族意识形成根本原因
2023-02-1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3年7月,胡适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题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讲座时,强调五四运动是“一场以理性对抗传统,以自由对抗权威,张扬生命和人之价值对抗压制生命和人之价值的运动。”其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普及了西方人文主义D.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9 . 胡适评价五四运动时说:“学生运动必须注意到培养能自由独立而又能奉公守法的个人人格。一群被人糊里糊涂牵着鼻子走的少年人,在学校时决不会有真力量,出了校门……也只配做顺民,做奴隶,而已。”胡适旨在(     
A.讽刺学生的麻木顺从B.赞扬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C.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D.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10 . 民国八年5月24日,重庆川东学生救国团宣告,“不甘坐视国家沦亡,曹章辈内附权贵,外结强邻……芸芸神州,衮衮华胄,将沦为日人之牛马耶!”约定以“维持国际交涉为政府后盾,以收回一切不平等条约”为宗旨开展活动。这说明当时(     
A.北洋政府沦为了列强的工具B.反帝反封建运动成为时代洪流
C.重庆成为了全国运动的中心D.武装斗争成为救国的主要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