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五四运动之后出现许多以“平民”命名的中国社团,如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平民周刊社等;以“平民”命名的报刊也很多,如《平民教育》《平民导报》等。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术开始下移B.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民众在救亡运动中的地位凸显D.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遭到摒弃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启蒙为目标以批判旧传统为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在适当条件下遇上批判旧政权的政治运动时,两者便极易一拍即合,彼此支援,而造成浩大的声势。五四运动正是这样。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开展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反帝政治运动,二者很快合流在一起了。

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请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中作者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9年6月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然而一年以后,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400多种左右,且大多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表明
A.宣传新文化已成为当时社会主要潮流
B.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
C.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力量
D.五四运动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与之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斗争相比,超越历史地表现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整体性觉悟,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及农民群众都以极大热情投身五四运动的浪潮之中。该学者意在表明五四运动
A.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先锋作用
B.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开端
C.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D.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全新阶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没有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思想上的解放,中国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和进步,更加不会一步步取得革命的胜利。

鸦片战争后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有了全民族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瓜分狂潮掀起后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
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意识早已经完全觉醒。正如毛泽东在1947年所说:“这是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个伟大的事变”

——整理自王小娟《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五四运动时期,北大法科校舍曾被征用为临时拘留所,北大理科校舍被扩充为临时监狱,但学生们在上街演讲时,带上了牙粉、牙刷、面包,准备随时陪伴同学坐监。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群众基础在逐渐扩大B.冲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C.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D.打断了北大的教学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分子及时指出,“两个和会(巴黎和会与国内的南北议和)都无用”;要人民“用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号召“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这反映了
A.民族意识的新觉醒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革命任务发生变化D.社会性质根本变化
8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文化的觉悟”和“社会的觉悟”分别是指
A.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中下层平民生活和习俗的改造
B.摈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社会习俗的西化
C.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理论界对五四运动有着不同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五四”精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表现最充分、最强烈的是“科学与民主精神”。第三种观点认为,人的启蒙是五四运动的精髓和真谛。这说明
A.历史事件难以客观评价
B.阶级立场决定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丰富历史认识
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结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