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26年12月,湖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出席了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两次重要报告。他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已经认识到农民力量的重要性B.已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C.积极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D.全力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2023-09-29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7月中旬,无法按照莫斯科这一方针行事的武汉国民党领袖汪精卫等,发出了“和平分共”的命令。中共中央报之以反抗措施,于南昌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国共两党自1924年以来的合作局面,历经种种危机之后,至此画上了句号。“革命动力只是工农”,理论上是以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工人、农民等劳苦大众为依靠的。但实际上,这一方针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中共与国民党关系破裂后只能从事地下工作,在城市及工矿企业中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仅仅几年时间,它就惨败于与国民党政权在城市里的较量,被迫将全部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有人嫌井冈山高,井冈山大,今天东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厌了,想打到城里去。这种思想错了。要知道,井冈山虽然磨破了我们的脚,爬酸了我们的腿,但是,它给我们存粮食,给我们作根据地,便利我们机动,便于我们打击敌人。”毛泽东还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如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站着,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转往农村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体现的思想理论,并说出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共进行了哪些实践。
3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B.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日精神——长征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2023-01-06更新 | 21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情景(     
A.国共北伐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7—1931年,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可以用来描述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特点的有(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6 . 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为此毛泽东的实践是(     
A.领导秋收起义B.开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C.开辟大别山根据地D.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7 . 下图为1928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侧面反映出(     
A.日本侵华对中共发展的影响B.毛泽东革命道路论断的正确性
C.国民党对中共政策不断调整D.“工农武装割据”的日益发展
8 . 将同一个空间但不同时段内发生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可以展现较长时段内历史的发展脉络。以下图片所呈现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9 . “它是在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在战略上把向敌人政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展开进攻和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暂时退却两者结合起来的范例。”材料中的“范例"是指
A.北伐战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南昌起义D.红军实现战略转移的长征
10 . 20世纪20年代,中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湘赣边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