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战争时期的毛泽东诗词不仅表达了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还记录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第一首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区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满湘(注:在湖南省)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

第二首

风云突变,军阈重开战。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①》,1929年秋

【注释】①蒋桂战争,指1929年春发生于国民党南京军阀蒋介石和广西(简称“桂")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

第三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10

【注释】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根据材料,从中提取历史信息,以“毛泽东三首诗词里的革命史”为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3 . 近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材料一   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国籍条例》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牾而流于具文。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时间宪法名称核心内容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认实行工农兵民主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按照“三三制”组织抗日民主政权
194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边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修律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制建设的意义。
4 . 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如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时期口号
1922—1925年“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1925—1927年“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
1937—1945年“全体青年武装起来”
1949—1956年“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1978—2001年“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02年以来“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
A.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
B.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
C.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
D.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
时间主张文献
1927年3月一切权力归农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0年1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论》
195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制度构建与各时期的革命任务相适应
B.制度构建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人民民主的贯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2022-02-16更新 | 45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36年,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在答复苏维埃政府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总政策这一f问题上指出: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革命胜利后也欢迎外国资本家投资。这表明,毛泽东
A.萌生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B.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C.把发展经济作为工作中心D.对外国政府和资本区别对待
2021-12-2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导向很明确:一是宣传土地革命,二是宣传抗日救亡。这是由于
A.国共对峙和日本侵华的时局B.“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D.全民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8 . 中共中央要求苏区墙报工作要渗入到社会各角落,在“工厂、作坊,或某一条街、某一个村,各训练班及学校”都要兴办墙报。1932年冬,毛泽东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发现,苏区每个村都至少有一个墙报。这表明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得到巩固B.苏区将宣传工作作为重点
C.苏区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D.苏区重视意识形态的构建
9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毛泽东的这些举措
A.有利于巩固红色政权B.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C.推动人民军队的建立D.总结了革命斗争中的问题
10 .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此次调查报告
A.首次阐明了农民阶级的革命地位问题B.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成熟
C.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提供决策依据D.使中央作出开展土地革命的正确决策
2021-01-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