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33年中央苏区政府发行了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券,发行条例说明公债“以三分之二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及农业与工业的生产之用,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费”,并准购买者以粮食或金钱自由交付。此后各级会议代表纷纷写信给中央政府,要求再增发二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此次公债的发行(       
①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②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推动了军事斗争顺利发展             ④是重要的财政管理手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02-22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押题模拟 (二)历史试题
2 . 1932年12月,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移到陕南和川北,并于次年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军队人数也由1.4万余人发展到8万余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历史背景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B.国共实现了合作
C.土地革命的开展D.红军长征的胜利
3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是
A.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B.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
C.组织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在革命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
4 .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2018-06-09更新 | 6469次组卷 | 12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