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期间,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多个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军民生活异常艰难。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率先响应,每天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苏区干部更是“自带干粮去办公”。为解决村民饮水困难,毛泽东亲率红军战士开挖“红井”;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共创造了苏区党建、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摘编自李红喜《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等

材料二   1978年10月,袁庚受命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同年中央批准招商局在深圳蛇口设立工业区。那时,蛇口还是一片荒山野岭。1979年袁庚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一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口号。当年国庆节,这句口号出现在天安门游行队伍中,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如今的蛇口已从一片滩涂地发展为高楼林立、山海相接的滨海新城。

——摘编自陈蓉《袁庚:创造蛇口奇迹的改革先锋》等

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征程上的众多优秀品质,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种优秀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精神品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内在机理。


——摘编自周志文、周志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思考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评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2-05-13更新 | 48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平命》

材料二   1937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都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双方只是在实现目标的路径上不同而已。他们是同路人,而不是敌对者。将革命与改良视为完全对立的两极,是不可取的。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既有路径分歧的一面,又有互为促进和声援的另一面。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社会变革,但这一和平路径是有前提条件的。近代中国不存在这一条件,旧秩序的顽强抵抗,使得新秩序难以以和平渐进的方式产生。

——摘编自王建朗《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根据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工农武装割据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引导中国革命赢得胜利。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并且“建议中央,用大力做军事运动”。

1928年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扩大会议作出的《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议决案》,断定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游击战争,建立的小块根据地是散乱的,不相关联的,必致失败的,强调要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1928年5月、10月,毛泽东主持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已经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且对于中国农村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证。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的报告中进一步系统地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的实践中,特别是从1929年到1930年,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1930年,周恩来指出:“农民战争和土地革命”是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特征”。同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至此,毛泽东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一1949)等


(1)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呼唤革命理论的产生。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当时“中国革命形势”的理解。
(2)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结合所学,简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历史意义。
2022-04-10更新 | 39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定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考历史试题
7 . 坚持道路自信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作民族走向繁荣官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第一个条约即《望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摘自《社会科学》(199609期)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三   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了-条新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条道路的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当代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8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

——摘编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的主张。……到1930年,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块农村根据地,红军人数发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而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在实施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其对中国近代革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021-02-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然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材料三   中国革命“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夺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对民主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走“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并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这条道路的重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