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武汉,在哭!这座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正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武汉从明清兴起,经历了近代的艰难曲折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后,已从一个较封闭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型为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心城市。历史上,武汉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不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材料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出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材料三:


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武昌首义纪念碑

材料四:(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百度百科

材料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的商业状况。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都会的地理优势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哪一次战争期间?与第一批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汉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图片反映了哪一场伟大革命?如何理解这场伟大革命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的作用?
(4)据材料四,你怎样理解“踏上新的征途”的含义?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地位。
(6)材料六中“一桥飞架南北”指哪座桥?属于哪一建设计划的成就?该计划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7)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为武汉抗疫胜利凝聚精神力量?
2020-04-0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历史学术热点与时政历史透析-专题02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打响武汉战“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郑广谨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着何种分歧,并分析产生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021-03-09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年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3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1)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一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

——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外近现代史上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图一:攻打冬宫图二:走上井冈山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1)图一、图二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根本原因。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12月)

材料三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021-09-1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差别。因此在城市中心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城市中心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要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是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并分析中国革命走这条革命道路的合理性。
2021-04-2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山东卷)
7 . 《红旗周报》

材料一

《红旗周报》是19313月到19343月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

此报主编是张闻天,作者有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王稼祥等人
该报刊登文章的篇目举例
《中央关于日本帝国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鄂豫皖边苏区劳苦群众的奋斗》
《关于全国灾荒与我们的策略的决议》
《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法令草案》
《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劳动法草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宣战通电》
《为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告民众书》
《苏联社会主义新城市的伟大建设》
《苏联工人阶级的创造及其生活》
《开展群众的斗争来回答白色恐怖》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红旗周报》刊登的文章指出:(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一切伟大思想的结晶,是国际工人运动经验的总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宇宙观。”(二)“用一切力量开展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组织、准备、领导、武装千百万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来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及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瓜分,来争取中国的独立、解放与统一。”(三)“中国的劳动民众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来为着这个政权而斗争,完全推翻国民党的,以及非国民党的(例如溥仪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权,然后才能够解放全中国,才能解放自己。”(四)“全国的最高的党的刊物……以后党报必须成为扩大党在群众中有影响的有力工具,成为群众的组织者。”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红旗周报》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2021-04-20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西行漫记》又被译作《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于1937年完成的报告文学作品。真诚而全面地阐释了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物和经历,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典范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色中国”采访片段

苏区采访提纲见闻语言描写
“共产党人自称是在为实现土地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南京却不这么看,孰是孰非?”苏区陕北解放区的苏维埃是一个“工农政府”,经济改革措施是重新分配土地、取消特权阶级、取消苛捐杂税、取消高利贷。由于民主制度的实行,“农村无产阶级”的民主专政。是农民们第一感受到了民主选举的公平公正,真正参与到政治中去。
毛泽东,南京统计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毛泽东毛泽东作为一位掌握共产党党、政、军政策大权的中共政治局委员,吃穿用度都与普通红军战士一样。毛泽东本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当时很多同学都选择去巴黎求学,接受国外的先进思想,但毛泽东却认为他对于中国还不够了解,因此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而留在中国。
南京方面称红军不过是一只由“文匪”领导的一种新式流寇。
纽约时报的记者哈里德·阿本德则认为,红军只不过盗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符号,农民群众之所以接受“共产主义者”的鼓动,只是因为不堪国民党的压迫与暴政。
农民一位农民说“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当然要红军。我的一个儿子就在红军里,是我自己把他送去的。白军来了要粮食,从来不说一句付钱的话。”事实上,除了参加红军的男人,剩下的小脚妇女、儿童、老人也都自愿加入到春耕的队列中来,帮助除草或积肥等辅助工作。
红军战士红军战士说“这里的工作值得干。穷人的军队在为被压迫打仗,你说是不是?”在中共苏区的生活中,我(斯诺)一次都没有见到过红军战士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争吵或是打架,年轻人总是喜欢打架,但他们却从没有过。
提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内外政策共产党愿意停止内战,与国民党政府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在与毛泽东的谈话中(斯诺)了解到:日本帝国主义所实施的大陆政策和海上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是针对在太平洋有利害关系的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苏俄的各个国家。因此,共产党政府希望其他国家能够积极帮助中国抵抗侵略和征服,这也是全世界的利益所在。

——摘编自【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采取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斯诺“红色中国”采访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