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323,国际联盟派遣由美人李顿担任团长的调查团来华调查中日冲突。调查团的目的不仅在于调查中目冲突之事实,更在于为解决中日冲突提出建议。中国希望通过调查,认定日本侵略之后,启动《国联盟约》第16条款制裁日本的侵略行径。李顿在工作中秉承了国联的原则,侧重于通过与中目双方关政治人物的会谈与文流,寻求平息中日冲突、调解争端的途径。调查过程中日本政府态度强硬,19329月日本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国”之后,李顿调停中目冲突的设想也彻底落空。1932102日《国联调查因报告书》在南京和东京同时公布,这报告书承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但仍来将制截日本作为解决措施写入报告,却将东北地区非军事化与实施“国际共管”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善后方案。

——摘编自李《国联调查团来华期间调停中日冲突的尝试及其失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派遣“李顿调查团"来华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顿调查团”的调查效果。
2021-05-2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致电行政院长孙科、军政部长何应钦,他表示:“职等为国家人格计,如该寇来犯,决在上海附近抵抗。即使牺牲全军,亦非所顾。”不出所料,入夜,日军以铁甲车为前导,兵分五路进攻闸北,十九路军在蔡廷锴指挥下奋勇抵抗,当即予以迎头痛击,著名的淞沪抗战由此开始。日军凭借陆、海、空三军优势,气势嚣张,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万。

蔡廷锴领导十九路军进行英勇抗战,这鼓舞了中国军队的爱国热情,张治中率领第五军抵达上海增援助战。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摘编自周新民《中国近现代名人生平暨生卒年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廷锴领导抗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蔡廷锴的抗日活动。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4年6月,币原喜重郎出任日本外相,以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远东新秩序为国际基础,大力调整对华政策。币原多次表示“日本对于中国之内乱仅眼于完全不干预主义”,“期望增加两国共存共荣之关系,及经济上之提携”,并主张将外交重点放在国家关系之经济领域,“振兴对外贸易与本国人在海外投资企业”。这种极具个人色彩、迥异于军国分子的表面性外交妥协,被国标称之为“币原外交”。

——摘编自《日本外交史》

材料二第八条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陷于紊乱,致使我国在该地区之特殊地位与权益遭受便害之虞时,不问其来自何方,均坚决加以保护,必须不失机宜的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该地区为内外人等安居繁昌之地。

——1927年田中内阁《对华政策纲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币原对华政策的特点及历史成因。

(2)指出材料二中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