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华民族”

1912年9月,《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本国之部》作为教科书首次使用“中华民族”说法,它既强调汉族的主体地位,也说明其他各族(五族)与汉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实体。同时期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新制本国史教本》等书虽大力宣传“五族共和”观念,但均用“中华民国”表述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并未成为首选。

1923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使用“中华民族”表述民族实体的历史课程纲要。依据纲要编订的《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将五族扩大为七族,华族为主体,注重各民族的分合、发展及民族间关系的阐述。1929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施行,“中华民族”一词在历史教科书中频繁出现,内涵也更加丰富,并与“中国民族”“华族”等词汇并用。

1932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强化并凸显民族叙述,中小学教科书纷纷以“概念”的形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修订初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概念地位,并强调“中华民族演进”“民族融合与扩大”“全民族团结”“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原因”“中华民族之形成与现在之复兴”等内容的讲述。“中华民族”正式成为族名,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抗战胜利后,仍作为教科书的核心概念保留并传承。

——摘编自杨梅《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史解读》

对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解读。
2024-04-28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部队的政治工作中提出要“在友军和居民中解释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实现民主的重要性”;同年9月25日,要求在新闻宣传过程中重点体现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内容。中共中央提出这些主张旨在(     
A.推进全面抗战局面发展B.健全国内新闻宣传体系
C.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缓和D.争取国际力量支持抗战
2023-11-07更新 | 39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叙述包含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其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①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②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④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A.①B.②C.③D.④
4 . 1942年10月,某报刊“择当前重要问题”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参与者“遍及农工商学军政各界及男女老幼同胞”。部分问题与结果统计如下,信息反映出(     

问题

结果(%)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 (99.5)

未置可否(0.5)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69.4)

德国(30.6)

你认为在抗战胜利以前,有无召集国民大会之必要?

有(57.5)

无(42)

未置可否(0.4)

①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          ②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中国抗战信心
③社会各界呼吁成立国共联合政府   ④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时机已成熟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
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
2023-06-21更新 | 3556次组卷 | 18卷引用: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7 . 长征胜利结束时,中共中央在一则通电中说:“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就是创造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B.民族矛盾影响民主革命的进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D.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8 .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10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称陕甘宁边区银行,并收回苏维埃纸币,改用国民党统治区域流通的法币。这一做法(     
A.旨在活跃敌后根据地经济B.打破了国民党经济封锁
C.推动了国共合作再次实现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2023-05-28更新 | 54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9讲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1937年1月,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放弃苏维埃制度、放弃普遍没收地主土地和将苏维埃政府改为人民革命政府、将红军改为人民革命军的重要主张。这些指令(     
A.体现了苏联的大国强权政治B.指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方向
C.迫使中共中央作出战略调整D.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2023-05-14更新 | 38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所示为上海画家鲁少飞于1937年年底创作的一幅漫画《制日寇死命的华北游击战》,描绘了中国士兵骑着战马勇敢冲锋砍杀日寇的景象。该作品反映了当时(     
A.日军速战速决企图破产B.敌后战场备受社会的关注
C.百团大战取得显著成效D.中国人民强烈的抗争愿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