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图是1940年下半年一场战役示意图。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长沙会战D.百团大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群体、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C.抗日英烈都辆牲于1937-1945年
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4 .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某战役示意图。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
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
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