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都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 年 10 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摘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宣称的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2)材料二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2019-12-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材料二   中国军民在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材料三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四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材料五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十四年抗战示意图


材料二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蚕食”和“清乡”。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战争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3年,《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请任选其中两首中国国歌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会议报告中,谢觉哉(时任副参议长,中共元老)建议将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改名为“人民代表会议”。针对谢觉哉的建议,中共的态度非常慎重。

19464月,谢觉哉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提到:“边区、县、乡三级人民代表机关,是人民直接与自由选举的,它是各级政府最高权力机关,有选举罢免政府人员及决定一切重要问题的权利”。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这标志着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式取代参议会制度,成为新时期地方政权组织的形式。此后,中共控制的华北、西北地区普遍试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并选举产生了政府,民主政权重新建立起来。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主要在基层试行,特别是在县以下的区、乡两级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编自于哲《解放战争时期平山县人民代表大会探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的意义。
2021-05-10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21届高三三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其中的乔沟沟底通道狭窄,大多只能通过一辆汽车,此处便是115师首长确定的伏击点。为打好这场仗,115师首长曾三次到平型关进行实地勘察。1937923日上午,115师首长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大会,并强调:“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1937925日平型关战役打响后,担任阻援任务的杨成武独立团两个营阻击日军约一个联队的进攻……二连一排排长带领十几名战士秘密地攀上一座悬崖,向日军甩出一批手榴弹,接着跳下隘口冲进敌营和敌人拼起刺刀。……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115师出师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评价:“平型关大捷的胜利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对敌后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支持作用。”蒋介石在1937926日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写道:“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摘编自纪录片《平型关大捷》文字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7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太原会战
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8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在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着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地区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㈡取消一切为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㈢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㈣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阐述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的不同。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三省沧亡之后,热河亡了,异东亡了,察哈尔亡了,内蒙古又亡了,整个华北将不保了,无数的同胞卖了,无数的财产弃了…不抵抗主义不但断送了八百多万方里土地,四五千万的同胞,并且贻我中华民族万世之羞!……如此不抵抗下去,不到十年使会亡国,五十年后我们的子孙只配做奴隶牛马

----1936年《故亡言论集》

材料二 抗战中的英雄,既有共产党,也有国民党,这是一场全民族团结的抗战。然而,现在社会上却存在一些这样的认识,指责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游而不击”“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

材料三 它以极为深重的民族苦难这种特殊方式靡砺了中华民族在百年积弱中目英靡的精神,用血与火重塑了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实现了溶火重生

----刘亚洲:《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2015年8月3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材把“八年抗战”的表述改为“十四年抗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国共两党抗战的事例各一件,并分析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A.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B.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C.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广西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