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
A.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2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从1938年的59%上升到1945年的69%,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从1938年的41%下降到1945年的31%。据此可以说明
A.国民党采取了消极抗日政策B.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D.正面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2021-05-08更新 | 629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A.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B.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
C.强化了片面抗战路D.认可敌后游击战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在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 .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建立,1935年12月该政权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不久又改“人民共和国”为“民主共和国”。1936年8月,中共中央致信国民党中央,提出“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上述变化
A.进一步详细阐释了中共主张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表明国共第二次合作已达成D.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7 .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我党迅速做出战略性判断,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坚决反对投降主义,制定了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形成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重大政策。此决策
A.针对战略防御阶段的投降主义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确立了我党抗战中的领导地位D.有利于粉碎日军速战速决计划
8 . 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D.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
2020-07-28更新 | 381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9 . 1936年,中国共产党用于表述抗战策略的政治词汇有“抗日反帝战线”“人民阵线”“联合阵线”“统一战线”等。1937年3月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固定表述稳定下来。这种变化反映出
A.日本全面侵华推动了国共合作B.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C.党对抗战主体的认识不断深化D.党对抗战领导权作出重大妥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