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为华夏与四夷的交流提供了两大基础:其一是建设首都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便将诸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秦始皇五次巡狩全国,修筑驰道,将四夷生活的区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其二是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在机构设置上,中央设典客官职,位列九卿,掌管异族归附事务;民族地方设道,“县有蛮夷曰道”。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进入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

——摘编自唐勇《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材料二   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内各个党派和各个阶级与各个民族的联合。针对敌人已经进行并加紧对中国的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团结国内各民族,在共同抗日原则下,在各抗日根据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使少数民族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促进民族交融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中央早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探索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
2022-01-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 1941到1942年,在敌伪顽的联合进攻与封锁下,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了1/6,人口和军队减员严重,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都发生极大困难。中共中央号召军民,自立更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部队展开。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了荆棘丛生的南泥湾,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除了垦荒、发展农业外,还创办了纺织厂、肥皂厂、造纸厂、磨坊、油坊、盐井等。经过奋斗,粮食也做到了全部自给,并向边区政府上缴粮食。原来的荒原被改造成了“陕北江南”。

毛泽东及时总结军队大生产的经验并推广到各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物质困难,人民的负担减轻,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大生产运动也增强了解放区党、政、军、民的团结,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造就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

——摘编自陈旭麓《五四后三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生产运动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产运动的作用。
3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4 . 材料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忻口战役以我军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余人,创造了华北战场歼敌最新的纪录……1944年3月,中国远征军应盟军的强烈要求展开滇西反攻作战,4月,中国远征军确定作战方针“以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为目的”。

——摘编自《我的抗战》


结合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日军伤亡战果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歼灭日军近2万人日军回到战前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歼灭日军8千多人日军退兵,双方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歼灭日军近5万人日军司令部从岳阳撤回武汉,恢复战前状态

——摘编自梁小进《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三次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2019-09-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7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 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8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收起义》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

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推动者及其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提及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