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8月18日,毛泽东提出“红军充任战略的游击支队”;“执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发挥红军特长”。随着战争的进行,毛泽东很快意识到华北战场正面抵抗势难持久,游击战将有可能成为中共在华北持久抵抗的不二法门,对游击战的判断已经逐渐向着战略方向提升。1937年9月毛泽东写道:“甲、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一切工作,例如兵运、统一战线等等,应环绕于游击战争。华北正规战如失败,我们不负责任;但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须负严重的责任。乙、除山西部署已告外,应令河北党注全力于游击战争,借着红军抗战的声威,发动全华北党(包括山东在内)动员群众,收编散兵散枪,普遍地但是有计划地组成游击队。……丙、为此目的,应着重于高级干部之分配及独立领导的党政军集体机关之组织。要设想在敌整个占领华北后,我们能坚持广泛有力的游击战争。要告诉全党(要发动党内党外),今后没有别的工作,唯一的就是游击战争。为此目的,红军应给予一切可能的助力。”

——摘编自黄道炫《中共抗战持久的“三驾马车”:游击战、根据地、正规军》

材料二:从日本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起,海外华侨呼吁团结抗日声浪迭起。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侨胞更是同仇敌忾,先后涌现出3900多个抗日团体。他们在世界各地通过发行报刊、组织集会、戏剧演讲、募集钱物、战地采访等形式,为动员团结抗战、争取国际声援、揭露日寇罪行奔走呼号。抗战期间,华侨捐款总计逾13亿元,侨汇达95亿元以上,占抗战期间中国军费的四分之三。华侨共投资16亿元回国创办军需企业,缓解战时经济困难,解决战区药品奇缺等问题。海外侨胞还捐献了大量飞机、坦克、车辆、服装、药品等各类物资。这为支撑战时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也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斗志和必胜信心。成千上万华侨青年毅然回国服务,中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四分之三,多数壮烈牺牲。滇缅公路上的司机和修理工多数是华侨,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40多万吨战略物资运送前线,其中1800多名华侨机工为国捐躯。

——摘编自裘援平《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强调开展华北游击战的背景,并概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华北游击战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华侨抗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7年10月13日,《大抗战画报》在上海创刊。《大抗战画报》设置有《淞沪抗战前线》《敌机暴行一斑》《敌忾同仇》《国际同情》等栏目。第3期曾以《第八路军先头部队开抵晋北山地》等篇幅,报道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据此可知,《大抗战画报》(     
A.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有关B.有助于国共联合抗战局面的形成
C.体现了上海是当时中国的文艺中心D.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
2022-07-12更新 | 31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2年9月,中共中央明确中共中央委员会是各抗日根据地的统一领导机关,一切其他组织都必须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工作,中共各级党委应是当地党、政、军、民的统一领导机关。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B.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适应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新形势D.集中各方面力量全力对敌斗争
2022-05-02更新 | 164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蕴含了一定的民族自治观念B.是抗战背景下的临时性构想
C.不利于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为全面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宣传画。这一宣传画旨在改
A.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B.动员军民协同进行抵抗
C.为广泛进行游击战争取人心D.配合敌后战场抗战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全面抗战初期,王宠惠作为外交部长进行了多元的外交活动。主要是:积极争取对日直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澄清事实真相,寻求国际支持;加大对国内外的宣传力度,坚定国人的抗战决心。这些外交努力
A.取得了显著的成效B.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
C.改变英美对日政策D.推动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是1938年画家钟灵的漫画作品《逃不出掌握》。该漫画
A.反映了敌后抗战力量的壮大B.显示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
C.揭示了相持阶段的战略态势D.丰富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
8 .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政治上全面揭露蒋介石的反共阴谋,军事上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和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表示“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由此可见,中共这一方针的提出
A.揭开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序幕B.消除了两党间的政治分歧
C.阻止了日军对根据地的大扫荡D.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 中华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权建设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30年,农村红色政权遍及十多个省份,红军及地方革命武装达十万人,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二百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重新调整划分了行政区域,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发挥了加强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等

材料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华苏维埃政权继续延续和发展。1935年,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代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的职能。西北办事处的成立,实现了陕甘宁苏区内原来几块根据地领导权的统一,为后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结束和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开始。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期”,逐步改变了对地主和富农的政策,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各阶级抗日的积极性。

——贺永泰《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北》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条件,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苏维埃政权发生了哪些转变?这些转变说明了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2018-02-05更新 | 430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份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