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9371月,成立刚刚半年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20日,抗大第二期正式开学。这一期共设四个大队,其中一、二队是红军的团、师、军千部:西安事变后,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也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四大队的学员大都来自国民党统治区,主要是北平、天津等地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爱国青年学生,还有来自海外的爱国华侨青年……。“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是当时情况的写照。但是,学校虽然学习、生活非常艰苦,因为大家有理想,有目标,受远大的革命志向和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所以抗大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愉快向上的欢乐气氛。所以,当时来到延安的人,中途逃跑变节者极少,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我党我军的领导骨干。曾担任过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今的冈村宁次这样形容这批学员的战斗力: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抗大和抗大精神,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烁璀璨的光芒,在后人的记忆中铭刻流传。

——摘编自陈子平、茅蕾《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一一抗日军政大学广告吸引1.5万青年破封锁到延安》、周洁《红色摇篮: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主要背景?
(2)依据材料指出改名前后抗大的学员构成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思想?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大精神?
2022-01-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A.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B.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C.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2016-12-13更新 | 262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