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提出“立即动员全国海陆空军,准备应战……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洛川会议上进一步制定了“全国军队总动员”和“全国人民总动员”的方针。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B.赢得了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C.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实现
2 . 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作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和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等四项保证。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囿于形势暂时放弃民主革命领导权B.制定政策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
C.推动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D.提出赢得抗战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2022-09-09更新 | 800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9年10月10日,《新华日报》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成就,积极进行群众工作,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辛亥革命之所以不彻底,没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时这一刊文的主要意图是
A.探寻辛亥革命失败主要原因B.肯定民众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C.强调国共合作领导抗日战争D.敦促国民政府实行全民抗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8年正式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此分析
A.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B.使全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
C.重申了中国人民联合的重要性D.强调了兵农是战争胜利之根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首先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还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并非取消了苏维埃名义,而是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扩大。这一转变体现出
A.国共两个政权的对立消除B.苏维埃政权建设更加成熟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步固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2020-07-12更新 | 5568次组卷 | 7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
46525112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2020-07-08更新 | 9983次组卷 | 10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图分别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的情况。

   1933年党员成分比例               1938年党员成分比例
左图到右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的变化说明了
A.一些城市已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B.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迅速
C.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调整了策略
D.中国革命方向出现了重大改变
9 . 1942年河南发生大饥荒,地方政府早就向蒋介石汇报了灾情,可是他置之不理。《大公报》的记者跑到前线,写了一篇《豫灾实录》的灾情报道,该报主编王芸生又加了一篇社论《看重庆,念中原》,对中央政府提出批评,蒋介石勃然大怒,把《大公报》停刊三天。由此可说明
A.近代中国的报刊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C.国民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开始走向动摇
D.国民党派系斗争影响政府行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5年前后,蒋介石极为重视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稳定,多次敦促在财政金融上向四川倾斜,指出:“此时方针,当重在先定川局,再图大局之挽救。”这说明他(  )
A.对抗战艰巨性有较充分的认识B.在为战时工业的内迁积极准备
C.在抗战相持阶段实行消极防御D.“围剿”红军取得阶段性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