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第十三章的目录(缺第五小节标题):
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五、
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该书第十三章第五小节的标题应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2022-03-21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某学生对抗战期间发生的部分战役进行梳理,制成下表。表中①②③对应选项正确的是
时间 空间 战果
平型关 八路军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938年 中国官兵消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华北 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歼敌四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A.1938台儿庄1939年
B.1937年台儿庄1940年
C.1938平型关1939年
D.1937平型关1940年
2022-03-20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3 . “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该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井冈山的斗争》
B.《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4 .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描述到∶有两个江西的红军战士绰号叫"老狗"和"老表"。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红军吗?"老表说"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他们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老狗"说∶"他们到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下列选项对材料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反击了不利红军的言论B.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
C.提高了农民革命的热情D.反映了土地政策的变化
2022-03-09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材料反映
A.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B.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 . 1937年8月,陕甘宁边区八一运动会开幕式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方针,这个方针就是坚决打击日本!立即动员全国民众、工农商学兵、各党各派各阶层,一致联合起来,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殊死的斗争……我们今天这个抗战动员的运动大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动员起来。”通过此材料,可以得出
A.国共两党的矛盾将得到化解B.体育运动服务于全民族抗战
C.边区体育运动形式多种多样D.全国性的战时体育运动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到“反蒋抗日”,从“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这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对外政策的调整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022-03-03更新 | 610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哪里有日本的侵略,那里就一定有中国人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10 . 黄帝祭典

黄帝祭典是中国祭祀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各个时代都非常重视。2021年4月4日,在陕西省黄帝陵祭祀广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社会瞩目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材料一: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

——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鲁语上》

(注:“有虞氏”指舜及其后裔;“禘”,祭祀;“夏后氏”指夏朝的后裔)

材料二:……陈侯因齐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慕)克成。其唯因脊扬皇考,邵缍高祖黄帝……。(译文:皇考孝武桓公,恭谨而有大谋略,克己至诚。我只是承袭了齐国基业,弘扬皇考的光明大统,效法以前的高祖黄帝。)

——战国初期《陈侯因齐敦》铭文(部分)

(注:“因齐”,人名,齐国国君齐威王;敦,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__。(填写材料编号)
(2)材料一、二在黄帝祭奠的目的上有何异同?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40


(3)材料三中“魏主”属于______民族; “魏主”强调“魏之先出于黄帝”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容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越数千年,强邻蔑德……我为奴辱……泱泱大国,让其沦胥。……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毛泽东《祭黄帝文》


(4)材料四中“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说明材料发表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悠悠山海……泱泱华夏,历苦难且辉煌。忆百岁之初,云遮日蔽;愤列强之辱,国破民殇。叹拳拳赤子,谁人可扶大厦?……开天辟地,红船建党扬帆起航……胸怀千秋伟业……肩负万钧重任,我辈自当奋发图强!

——2021年清明节《祭黄帝文》


(5)结合上述五则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黄帝祭典”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