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 . 如图所示为上海画家鲁少飞于1937年年底创作的一幅漫画《制日寇死命的华北游击战》,描绘了中国士兵骑着战马勇敢冲锋砍杀日寇的景象。该作品反映了当时(     
A.日军速战速决企图破产B.敌后战场备受社会的关注
C.百团大战取得显著成效D.中国人民强烈的抗争愿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不仅第一次使用了"自力更生"的概念,认为中华民族"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而且在总结长征胜利的经验时,讴歌了红军艰苦奋斗、"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这(     
A.表达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B.反映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传统
C.说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D.集中体现了持久抗战的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抗战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间项目数目
至1940年抗日救亡团体2000多个
至1940年捐献物资217架飞机,坦克27辆,卡车数百辆
至1940年捐献医药物资救护车1000多辆,输血1750立方公升,药物无数
1937——1941年侨汇55.7亿元(法币)
1937—1945年捐款50亿元(法币)
1937—1945年购买政府国债11亿元(法币)
1937——1945年回国参军参战4万余人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华侨捐献是抗战物资的主要来源B.追求民族复兴是华侨援助的动力
C.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物资保障D.民族空前团结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在武昌演讲说:“我们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成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这表明(     
A.国共两党抗日路线趋于一致B.相持阶段国民党仍坚持抗战
C.国共对日作战方略有相似性D.两党在抗战中相互学习借鉴
2022-10-2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38年,国民政府对经济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战前3684人减至1 561人,精减率达58%; 1939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对财政经济的统制和管理,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政策。这些举措旨在(       
A.改变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B.促进大后方社会经济发展
C.适应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D.通过经济储备增强战斗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40年代前期,一首《拥军花鼓》在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其部分歌词为:“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八路弟兄是个个能,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根据地土地革命成效显著B.边区建设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D.全社会形成拥军爱民的风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2年,晋冀鲁豫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对所辖区县进行了合并,减少了大量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八路军主力部队也进行了裁减。到1943年,根据地党政机构人员及军队人数压缩到总人口3%以下。这些举措(     
A.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增强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
2022-07-27更新 | 783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2-06-22更新 | 7318次组卷 | 59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2022-06-09更新 | 10691次组卷 | 104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