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日本对上海等地发动武装进攻后,中共中央在发给各地党部的信函明确提出,各地党的中心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一切国民党的派别,以及一切反革命派别”,在反日斗争过程中,要“集中力量建立下层的群众基础”。

——据张涛《从“保卫苏联”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二   1935年8月25日至2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召开会议,全面讨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会议详细阐明了中共制定新策略的两个基本出发点,指出中共的迫切任务是“不仅吸收最广大的、真正革命的、有觉悟的和忠实的分子,而且吸收中国社会上各阶级和阶层中,一切可能的、那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及同路人”共同参加民族解放斗争。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共甚至不排除与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据张涛《从“保卫苏联”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变化的原因、影响。
2 . 下图是冯玉祥漫画《播种图》“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该漫画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1928年冯玉祥就有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B.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号召老百姓起来抗日
C.冯玉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积极宣传抗日D.日本加紧侵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探索,创造了许多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词句,如表。

打倒列强,除军阀党内合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长征全民族抗战
将革命进行到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三大改造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乒乓外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材料,至少选取三个时期的词句,提炼出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成立,并建立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向在华的外国记者和媒体发布有利中国的新闻,还多次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并在重庆专门建造了外国记者招待所,安排蒋介石等频繁会见。这些举措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展现了中国顽强抗战的国际形象
C.推动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D.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胡一川创作于1939年的木刻画《改善人民生活,动员民众参战》。该作品体现了
A.沦陷区民众抗战救国的热情B.民族解放战争发展的趋势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传统年画的社会动员作用
2020-12-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就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其间代表性的国共两党的关系,也经历了20年代“党中有党”、30年代“国中有国”、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的阶段。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白拟一个论题,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0-11-1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14年12月25日,台湾“国防部”公布了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2015年“勇士国魂”月历。有别以往,这份月历将八路军左权列入“国军”抗战牺牲将领名单内(见右图)。据此说明
A.民族危难关头国共两党团结御侮B.海峡两岸对抗日战争形成了共识
C.台湾刻意抹煞共军在抗战中的表现D.台湾与大陆争夺抗战历史的诠释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