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之后很快响彻中国大江南北。“村夫牧童……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歌曲当时广为传唱的主要原因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B.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C.红军反“围剿”的失利D.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剧
2023-03-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200余万正规军,装备水平较高,承担了正面抗战任务。共产党军队数量少,善于游击战和运动战,担负了开辟、发展敌后战场的任务,国共两党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工。这种“事实上的分工”(     
A.旨在消除国共双方矛盾B.强化了国民党的主导地位
C.改变了中日力量的对比D.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3 . 下图所示为画家林璟于1938年创作一幅名为《壮丁们!为了祖国,还不从军?》的漫画。画中的男子一手握钢枪,一手指向前方,其背后是万里长城,天空中缭绕着战火。该漫画意在(     
A.肯定团结御侮的呼声B.唤起国民的救亡意识
C.推动统一战线的形成D.宣扬抗战的必胜信念
2022-07-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滇西各族人民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凭着一腔报国热情日夜奋战在筑路工地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抢修出了一条长达547.8余公里的交通干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为了修筑滇缅公路而献出生命的人数不少于三千人,平均每公里死亡三名民工。材料反映出(     
A.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B.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2-07-08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822日,苏联与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从19383月到19396月,苏联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总额达2.5亿美元的贷款。中国政府用这笔贷款从苏联购买了大量的武器和军事装备,苏联还派出了援华航空心愿大队对日本直接参战等。苏联政府作出积极援华的战略决策,主观愿望是使蒋介石树立坚持抗战的信心,防止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和反共情绪的滋长:迫使日本彻底放弃其侵略苏联的“北进”计划并最终使日本对苏联实行中立;客观上则达到了苏联对其远东地区安全的基本放心以及苏联能够全力注意其西线战事的目的。1941年后,由于欧洲形势的日益紧张,特别是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对华政策迅速发生逆转,由“援华抗日”变为“疏华联日”,停止了对华援助。

——摘编自李静杰《苏联援华抗日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苏联在苏德战争前对华援助。
2022-07-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促进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改革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图1、图2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了
A.日本由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C.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D.民族矛盾的激化推动全民族抗战
8 . 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次决一死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B.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D.表明中共抗日态度和立场
9 . 1937年8月,陕甘宁边区八一运动会开幕式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方针,这个方针就是坚决打击日本!立即动员全国民众、工农商学兵、各党各派各阶层,一致联合起来,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殊死的斗争……我们今天这个抗战动员的运动大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动员起来。”通过此材料,可以得出
A.国共两党的矛盾将得到化解B.体育运动服务于全民族抗战
C.边区体育运动形式多种多样D.全国性的战时体育运动兴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经过艰辛的探索,特别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教训,中共认识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强大势力压迫下,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取得斗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必须加强与各党派的合作,以形成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19231月召开的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历次革命运动大多遭到了失败,他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正当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他以新的希望,俄国经验"殊可为我党师法"。而国民党成分复杂、组织松散,也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于是在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开始。1922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

——摘编自覃飞燕《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有过两次合作的经历,分别是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双方在对待合作者的策略方针上存有种种不足,使合作中途夭折。与前者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都已进入成熟阶段,在合作中策略运用得当,得以善始善终,完成了其伟大历史使命。

——摘编自李百齐吴炳芬《两次国共合作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及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