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1942年10月,某报刊“择当前重要问题”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参与者“遍及农工商学军政各界及男女老幼同胞”。部分问题与结果统计如下,信息反映出(     

问题

结果(%)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 (99.5)

未置可否(0.5)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69.4)

德国(30.6)

你认为在抗战胜利以前,有无召集国民大会之必要?

有(57.5)

无(42)

未置可否(0.4)

①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          ②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中国抗战信心
③社会各界呼吁成立国共联合政府   ④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时机已成熟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贵州省境内素来饮酒成风,以苞谷酒为主、高粱酒次之,也有橘子酒和葡萄酒等。抗战全面爆发后,贵州省却鼓励全省人民减少或禁止饮酿酒的同时,还颁布法令法规,从源头上禁止用食粮酿酒,并对违反者给以严重处罚。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州省法令法规严苛B.人口内迁致粮食紧张
C.整顿民风民俗的要求D.国家战备调控的需要
3 .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弹药的来源呈现阶段性的变化。1937—1939年,弹药来源包括购买、缴获和国民政府发给,三个途径稳定而丰盈;1940—1942年,弹药来源为缴获、自造和购买;1943—1945年,弹药的来源是自造、缴获和购买,这三个途径都有所改观。这些变化(     
A.说明抗日根据地经济形势持续好转B.缘于革命统一战线日益巩固
C.有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深受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影响
2023-01-31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各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彼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正面战场有力抗击侵华日军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A.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022-08-29更新 | 62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阳光指标调研)(延期)历史试题
6 . 1927年10月,中共发文纪念辛亥革命,批判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1937年10月,中共在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中,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国民党立场发生转变
C.国共矛盾的彻底消除D.民主革命任务在变化
7 . 1927年10月,中共发表《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揭示了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的反动本质。1937年10月,中共在党内刊物《战斗》刊发“双十特辑”,呼吁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B.中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
C.国共两党阶级立场趋同D.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8 .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左”倾路线的正确土地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在抗战时期,毛泽东为党制定了符合全民族当时最高利益的减租减息政策,同样保证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这说明了(       
A.农民问题决定了革命的成败B.毛泽东思想指导了政策调整
C.革命实际促成革命方针变化D.党的农村政策已经日益成熟
9 . 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
A.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0 . 1936年7月,中共中央规定,地主的土地财产被没收后,仍分给以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洪工具和生活资料,这就改变了1931年以来实行的“地主不分田”的政策;1937年2月10阳日,中共中央作出承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这一变化说明
A.民主革命基本任务发生变化
B.社会矛盾变化影响土地政策调整
C.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共识
D.全民族抗战促进救亡运动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