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一幅图片或三幅图片出发,自拟标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标题正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由于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震惊世界。围绕着西安事变,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局面,各方纷纷表态。

①日本等国谴责张、杨,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以便乘机大规模侵华。

②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等,坚决反对讨伐张、杨,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事变。

③国民党内亲日派代表何应钦等视张、杨叛逆,主张武力讨伐

④张、杨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动政变。面对复杂的形势,骑虎难下,急切盼望中共协调解决危机。

⑤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西北人民)痛恨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政策,强烈要求杀害蒋介石


材料中还缺少几种较重要的表态请至少列举两种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所示。

时期口号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自强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孔家店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7-13更新 | 796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中国民族认同内涵的演变

古代中国“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夏变夷”成为华夏中心观的主要基调
1845年姚莹撰写《康蝤纪行》,“翼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徐筹制夷之策”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英法公使进驻北京,与政府交往用平等礼节,而清廷对此大为不满,战事再次爆发
1864年王韬在《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称:“和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19世纪末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呼吁:“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20世纪初时人称:“危哉中国,各国竞争中心点也”,“建设本民族之国家,不可不排除妨害吾民族之魔力”,“欲思排外,则不得不先排满”
1919年前后陈独秀指出:““对外发展主义’,固然是中国人现在做不到的,而且我们也不赞成这一不合理的思想,但‘民族自决主义’,我们是绝对赞成的。”
1924年孙中山认为:“对于国外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国际平等地位,实现国家独立。”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据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