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 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战时期,叶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国统区工作。期间,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以及敌后游击战的经验等。《新华日报》和偏向于国民党的报刊杂志都成为叶剑英宣传的阵地。193811月,国共合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1940年,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叶剑英的一系列统战实践为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谢涛、周竞风《抗战时期叶剑英的军事统战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者当先明下列诸理念:

(1)像国防新论这类的书籍,应该列为每一个国民必读的常识课本。

(2)国民是民国的主人,要使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化。要使国民成为现代的国民,应先使全体国民多知道一些军事常识。

(3)现代战争是集合国家整体力量的总体战,关于中国国防的建设,当然是以适应总体战的要求为目标。

(4)理想的国防建设,是除了建军之外,再把社会上各种组织做到理想的境地。

——摘编自杨杰《国防新论》(1942年5月)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漫画如下图(丁聪作品)日寇自言自语:“怎么遇不着一个中国八路军的斗士?”下列对此漫画评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发挥抗战主军的作用B.日本取得抗战的优势
C.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D.八路军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2021-09-2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唯一一家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1938年正式成立,起到了稳定边区物价和支持敌后抗战的作用。

图二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于1941年在南京成立,作为自家银行发行本位币,可与法币(官方统一货币)互相兑换,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经大量流通。



图一抗日票纸张粗略却不被学术界认为是假币,图二中储券印制精美却常被学术界称为伪币。请根据所学知识评述以上观点。
2021-09-23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2课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以下关于该次会议的评述,正确的是
A.会议促成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B.会议召开于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际
C.会议之后正面和敌后战场相继开辟D.会议指明了敌后抗战的正确方向
8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月4日,为顾全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被迫接受国民党的无理要求,命令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9000余人向北转移。7日,当部队行至皖南茂林时,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袭击。虽奋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余人突围外大部牺牲,军长叶挺被扣——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撤销其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余部。18日,中共中央发出宣言,揭露事变真相,驳斥蒋介石的命令。时任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重建,后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皖南事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共产党针对事变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进行了政制改革,实行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国民政府主席的个人权力,加强党权。很快,因孙科政局危机,蒋介石重新上台,与汪精卫达成了权力分配,实行军政分立。1935年底汪精卫遇刺后,蒋兼任行政院长,蒋介石的个人权威确立,标志着集权政治正式形成。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议改组国防最高会议为国防最高委员会,国防最高委员会设置的宗旨与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增进效率”,希望“组成中央党政军统一指挥之机构,使全国党政工作,得与军事相切合,……以统一党政军之指挥。”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拥有紧急处分权,“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

——摘编自刘大禹《论蒋介石个人权威形成的制度因素(1931-1935)-从责任内阁制到集权政治》等

材料二   从罗斯福“新政”起,国会重要议事日程基本上由总统决定,总统向国会提出“国会咨文”、“预算咨文”、“经济报告”等方式成为国会立法活动的指南。战后美国的历届政府,继承了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并使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由战前的针对严重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这种特殊条件下采取的非常手段.转变为经常性的制度。现在美国政府一共有13个内阁级的部和数百个署和局,其中国防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等都是二战后新建设的。1939年联邦政府行政部门文职雇员93.6万人,二战后一直保持在200万以上。大权在握的总统在处理国内外危机时可采取果断的措施,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舆论惊呼总统权力已发展到“帝王般”程度时,在最高法院支持下,国会便行动起来限制其权力了。

——摘编自李存训《战后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美国家政治制度演变的共同趋势及各自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背景,评析中、美国家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著名抗战歌曲《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下面为其部分歌词。关于这首歌的评述,准确的是

①诞生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
②反映出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③呼吁尽快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④激发了广大民众团结抗战的热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