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B.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2022-01-05更新 | 20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上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并待命出动,……”。此宣言发表于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中共土地革命时期D.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8年10月底,蒋介石发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指出:“盖抗战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造成最后之胜利。可见,武汉会战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推动了全面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我中华”的计划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大捷
2020-11-19更新 | 292次组卷 | 18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课标全国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六大党员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变化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B.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C.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2020-07-03更新 | 1311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9年12月初,阎锡山配合蒋介石在山西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了“十二月事变”。面对这一形势,朱德、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在进行坚决反击的同时,根据中央指示,主动把吕梁地区的大部分地区让给了阎锡山,中共只控制一小部分地区和一条通道。这反映出
A.共产党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共产党的局部反攻严重受挫
C.国共合作抗日面临彻底分裂的危险D.敌后战场与沦陷区犬牙交错
8 .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是
A.全民族共同抗战B.国民政府组织得力
C.国际同盟的援助D.武器装备精良先进
9 . 吴相湘教授在评价抗战时期某次会战时说:“在上海和日军施行阵地战似不得计,但从全国地形来看,如果当时在黄河流域与日军作战,还不如在长江流域利用湖沼山地作战比较有利。”下图就是拍摄于这次会战的一张照片。此次会战是(  ) 

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41 年12 月24 日至1942 年1 月15 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 年12 月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主战场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D.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