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抗战时期(1931-1941年)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据下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国家片名发行方式
美国《热血忠魂》《八百壮士》赠送
苏联《精神总动员》赠送
《热血忠魂》赠送
新加坡《抗战特辑》出售版权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C.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2021-07-07更新 | 561次组卷 | 23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8年10月底,蒋介石发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指出:“盖抗战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造成最后之胜利。可见,武汉会战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推动了全面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我中华”的计划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大捷
2020-11-19更新 | 292次组卷 | 18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课标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在分析抗战形势时指出:“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沿海,既削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该学者
A.指出了国民政府在战略上的失误B.认为抗战形势符合国民党的预期
C.强调了国民政府初期抗战的意义D.批评国民党军队抗战缺乏主动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
46525112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2020-07-08更新 | 9968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B.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C.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2020-07-03更新 | 1311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月4日,为顾全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被迫接受国民党的无理要求,命令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9000余人向北转移。7日,当部队行至皖南茂林时,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袭击。虽奋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余人突围外大部牺牲,军长叶挺被扣——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撤销其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余部。18日,中共中央发出宣言,揭露事变真相,驳斥蒋介石的命令。时任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重建,后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皖南事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共产党针对事变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意义。
8 . 据学者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情况如下表所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情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人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B.盟国援助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
C.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D.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
2020-05-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更加重视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加大了对中国提供战略物资援助的力度。为将中国抗战纳入美国远东战略之中,罗斯福提议组织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推蒋介石为统帅,美国中将史迪威为参谋长,以.协同对日作战。1942年1月,日军由泰国攻入缅甸,并包围仰光。英国政府惊慌之中急电蒋介石和史迪威,请求中国军队火.

速入缅。为保住中国西南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及支援缅英军。2月下旬,蒋介石正式命令在中缅边界布防的国民党军队开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此揭开了序幕。

——摘编自杨泽明《略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卢沟桥事变”不久,蒋介石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和《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正在庐山同蒋介石谈判的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在7月中旬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面交蒋介石,但蒋介石态度十分冷淡,不愿发表。而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这个《宣言》。促成蒋介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民众要求联合抗战的舆论压力
B.蒋介石履行西安事变时联共抗日承诺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日本对蒋介石政权的威胁和压力增大
2019-12-10更新 | 598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