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德阳人民的抗战故事》记载:1939年,什邡马井胡叶氏将……水田40亩捐作前方抗战经费;马井、隐峰等乡,父母送子,兄勉其弟,妻劝其夫从军;抗日战争中,什邡全县出征官兵达4592人,阵亡官兵172人。这则材料
①印证了中国抗日战争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②证明了什邡政府为抗日战争所做的动员工作   ③体现了四川人民支援前线抗战方式的多样性   ④有助于研究什邡人民在抗战期间的一些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封禅泰山和祭祀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巨大思潮,泰山在东方的特殊地理位置,让具有尚东意识又一心想成仙的汉武帝对齐地、东方有着特殊的向往之情。“缙绅之属皆望天下封禅”的愿望又直接促成了汉武帝的封禅之行。自元封元年(前110年)起,汉武帝先后八次东封泰山。

贞观六年,平突厥,年谷屡登,群臣上言请封泰山。太宗曰:“议者以封禅为大典。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于桀、纣?”

——据荆荣娜《秦汉封禅研究》和《旧唐书·礼仪三》整理

材料二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自汉以来,历代都有祭祀黄帝陵的记载。1937年清明节,为唤起四万万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派代表共赴黄帝陵,分别宣读祭文,公祭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据网络材料整理


(1)据材料,指出汉武帝和唐太宗对封禅的态度,这反映出两者治国理政的理念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1937年祭祀黄帝陵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1年1月18日第2版《中央日报》发表《新四军抗命叛变,全部解散番号撤销,叶挺就擒交军法审判,项英在逃正严缉归案》的报道。1941年1月19日华北版《新华日报》发表《华北新闻界通电全国,抗议围歼新四军》的社论,强调移防命令“全是诱奸毒计”。1941年2月上海《更生》周刊第5期称中共为扩充强化新四军,逐渐“蚕食渝军治下之各地区,努力赤化各地方”,使得“渝方”“颇为狼狈”,遂决定“将新四军调驻华北”。这些关于“皖南事变”的报道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日本战史资料记载,“八路军的斗志极为旺盛,共产党地区所有民众,连妇女,儿童都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对付中共军队,犹如切割根深蒂固的野草,费尽力气而又毫无成效,真正是无能为力”。这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形势发生转变
C.八路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D.全面抗战路线作用显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萧克等主编的《八路军》史料丛书记载,八路军与日伪军作战约10万次,消灭日伪125万多人,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这表明八路军
A.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B.与日军作战长达14个年头
C.消灭了所有的侵华日军D.建立的抗日根据地遍及全国
2021-01-0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资料记载,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的日本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比例,1938年为58%,1942年为63%,1944年为64%。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形成了敌我双方军事态势多层复杂的包围与反包围,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为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壮大了八路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开辟的解放区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19-20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伊恩布鲁玛在《创造日本:1853~1964年》中记载:“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城市遭到轰炸,郊区的战斗趋于白热化,有二十五万中国人在战火中丧生,多为平民。”此次战役
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中国的野心
C.使得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日军屠杀南京军民三十余万人
2019-11-24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必修)
8 .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④
2020-02-0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
9 . 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中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中国守军在台儿庄的总指挥是(  )
A.叶挺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李宗仁
2019-10-16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2019年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随堂练习题
10 . 中央党校教授柳建辉在《正视抗日战争》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时“华北200余县的抗日武装提出的任务是一个县一天打死一个鬼子,每月便合计能毙日军6000人……”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侵华日军力量强大,抗日战争异常艰苦
B.缺乏统一军事指挥,抗日武装散兵游勇
C.没有根据地的支持,敌强我弱力量悬殊,
D.没有正规军的配合,地方武装战斗力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