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见下图)



【历史解释】

材料二 战争策源地是指战争策动、起源的地方。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欧洲和亚洲,对德国和日本的打击尤为严重,两国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的极端势力上台,逐渐掌握国家大权,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对世界的和平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下卷


【史料实证】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共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唯物史观】

材料四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序言》


【家国情怀】

材料五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1)图中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被称为“腹里”,请问元朝时期管辖“腹里”的行政机构是什么?宣政院辖地的设立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德国为发动战争而进行的扩军备战的一项史实。
(3)材料三中“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指的是哪一事件的发生?“宣言”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4)1787年美国宪法运用怎样的政治原则来确保“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2020年5月底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因警察滥用暴力致死事件引发民众强烈抗议,该事件的发生反映出美国宪法有何局限性?
(5)材料五中“三百年来梦寐不忘”是从哪一年算起的?材料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021-10-2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 . 美国独立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美中两国历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下列有关这两场战争的比较,错误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都是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
C.都得到了国际援助D.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021-10-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全国同胞!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引发这一呼吁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2021-04-23更新 | 40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

材料二 1930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匪区”的组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故我们很不容易得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呢?我们一举一动都知道了。他们能得到百姓的帮助的缘故,因为“匪区”的民众都分了田地。

——某国民党军官的信(1931年)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材料四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全民族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3)根据材料四归纳抗战奠定了民族复兴基础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民“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的重大成果
2021-03-2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一《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A.南昌起义时B.九一八事变前C.秋收起义中D.七七事变后
2021-03-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反映了
年代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
阵亡人数12513024921316956233953014495187719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主要战场B.国民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力军
C.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有巨大牺牲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2021-03-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逐渐改变。

材料一   严复在他的《论世交之亟》ー文中就认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通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漆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突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

——王人博《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严复对待中西文化的值取向,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价取向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武;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方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文》193745日清明节


(2)依据材料二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祭黄帝察文》的原因和作用。

材料三       1972-1985年中美贸易的简表



(3)依据上表对1972年-1985年中美贸易的状况用史实进行说明。
2021-03-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39年7月7日,朱自清先生撰写了《这一天》,他写道:“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这说明抗日战争(   
A.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B.促使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D.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9 .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结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结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C.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D.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2021-03-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华北两千多千米战线上,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