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我国抗战时期名为《共荣圈》的漫画,其主旨是
A.揭露日军虚假宣传的本质
B.丑化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
C.美化日本的侵略行为
D.揭示日本侵略者必将灭亡的结局
2 .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起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被害人总数达30多万。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①是日本侵略者在华暴行恣意泛滥的结果            ②是日本侵略者侵华政策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不是偶然的                      ④值得中国人民、日本人民以及其他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深思
A.①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3 .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关于国家高度重视该活动的主要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再次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B.铭记日本侵华这段国耻,不忘仇恨
C.纠正日本恣意篡改历史的错误做法
D.向外国人宣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道:(日本)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此建议书导致了哪一事件爆发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华北事变
2018-04-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37年10月9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日本的行动是自卫措施,相反的倒是中国被赤色势力所操纵,顽固地实行恶性的排日政策,企图用武力排除本国内的日本的权益,违背了非战公约。”这一声明反映出
A.国民党军队受到日军重创
B.日本试图为侵华战争进行辩解
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
6 .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下面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有(  )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②当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 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板路 ④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7 .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请问这是()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潘家峪惨案
D.南京大屠杀
8 . 《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
B.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
C.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
D.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
9 . 下图是一份日本报纸,根据所学判断这份报纸最有可能是哪一时间的
A.1895年初
B.1927年4月
C.1937年
D.1941年底

10 . 回顾20世纪以来的中日关系,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天成远及日出处。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

——摘自黄遵宪《台湾行》

材料二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但由于日中关系正常化的结果,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这是日本政府的见解。”大平正芳的谈话使在日的台方人员目瞪口呆,有些人竞大声谴责日本政府。当日午后,台湾“外交部”发出对日断交声明。

——(台日“断交”30年——东京最长的一日)

材料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日发布的消息,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经过4日至6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评审后,决定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47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而日本文部省科学副大臣义家弘介19日则表示对此事不满。中方则表示,这是作为历史而决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倭人竟割台湾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当时“台方人员目瞪口呆”的现实原因是什么事件?促成这一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你对20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有何认识?

2018-02-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