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1947年12月18日,日本战争狂人向井明敏、野田毅、田中军吉因在1937年12月攻入南京后所犯罪行而在南京接受公审。他们在南京犯下的主要罪行是
A.窃取中国情报
B.使用化学武器
C.屠杀无辜平民
D.掠夺中国资源
2 .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点?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2019-01-30更新 | 5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4 .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让屠刀化铸为警钟;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哭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B.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C.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
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5 . 1937年12月,在中国的英国记者田伯烈报道:“在这一个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事情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日军的暴行”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17-18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化是儒家所批判的霸道文化,东方文化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化,日本是东方文化代表,是王道的化身,日本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这些言论是为了
A.在沦陷区推奴化教育
B.美化法西斯主义行径
C.表达种族主义的诉求
D.论证日本民族中心论
2018-11-04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单元检测 2018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历史(人民版必修1)
7 .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会见友好城市南京市代表团时,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反驳河村的史料最直接的是
A.
B.
C.
D.
8 . 下图是我国抗战时期名为《共荣圈》的漫画,其主旨是
A.揭露日军虚假宣传的本质
B.丑化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
C.美化日本的侵略行为
D.揭示日本侵略者必将灭亡的结局
9 . 货币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的演变。下列货币钞券在中国开始流通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
10 . 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A.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