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教育战线相关领导同志深入县、乡一线考察日军侵略遗迹,并发出指示要求研究历史,保存文物。这些指示旨在
A.强化爱国主义教育B.培养历史研究人才
C.惩办日本侵华战犯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2021-12-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1937年,由于新学制的实行,沈阳市所有中学堂一律改为职业性中学,在高等学校中,普通文化课和基础科学课程分量大幅减少,实业类课程占到全部课程的一半以上,女子学校仅开设烹饪,缝纫,纺织相关课程,这一改变
A.服务于日本侵华的总体政策B.体现实行实业救国的紧迫性
C.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快速普及
3 . 吉林档案馆发现的1938年2月19日《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内治安恢复状况的报告》档案记载,1937年12月13日〜1938年2月19日南京地区人口从113万减少到34.5万,减少了78.5万。此记载最适合用于研究
A.淞沪抗战时中日双方的伤亡情况
B.日军在攻占南京后的大屠杀情况
C.国民政府败退时的民众逃亡情况
D.南京失陷时中国军人的牺牲情况
4 . 近年来.加拿大学者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一书.揭示了抗战初期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和崇明五地民间乡绅、商人.面对日伪占领者的“合作”意向与生存状况。美国学者傅葆石的《灰色上海》,考察了上海文人面对战初的留与走选择时的复杂心态及言行。两部著作
A.揭露了沦陷区的日军暴行B.揭开了沦陷区民众的精神创伤
C.宣传了全国抗战局面形成D.争取各国对中国的国情和帮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抗战期间,日本在青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日语课,逼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日语且组织名目繁多的日语雄辩会、日语作文比赛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极力压缩汉语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课时,其他中小学课程也经常被日语课挤占。材料表明日本意在
A.消除中日隔阂B.实行文化殖民C.促进文化交流D.推行社会教育
6 . 2014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在
A.1931年B.1932年C.1937年D.1941年
7 . 2014年,我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定为国家公祭日,祭奠……的受难同胞。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重庆大轰炸
8 . 文物是文明的载体,是国之瑰宝。历史上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多达1000多万件。中国近代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渠道主要是
A.中外正当贸易B.帝王对外赐予
C.外国劫掠偷盗D.商人走私贩卖
2021-03-16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抗战初期,日军急于攻打下一地方,因此,在占领-地后日军只留少数兵力,并靠发展伪军维持占领地的统治,村庄防卫主要依靠伪乡村政权和伪军协助。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政府军事策略灵活B.日军兵力有限
C.国共两党矛盾日益激化D.中日国力悬殊
10 .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每年的
A.7月7日B.9月2日C.9月18日D.12月13日
2021-03-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