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日本在其军事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工矿业方面, 以“军管理”“委托经营”“中日合作”等方式控制着煤铁等矿产以及电力、水泥化工、盐等的经营权;在金融方面,先后在华北、华中设立银行20余家,并开设分行,控制着各个地区的普通银行和地方银行,控制着发行伪钞、代理“国库 ”等特权,掠夺物资。这些做法旨在(     
A.掠夺战略物资B.打击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实现以战养战D.封锁国民党统治区经济
2024-04-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截至1935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各佛教寺院有116个,神道(神社)有70个,基督教会堂有49个。日本佛教教派的9个宗派在中国东北宣传布教近600人。日本这一做法(     )
A.加强了对中国的文化渗透B.改变了佛教在中国的地位
C.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D.增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3 . 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
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在20世纪80年代撰文指出:“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还是日本法西斯确实犯下的滔天罪行?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田中正明以未公开的《松井日记》和200人以上的“证词”为依据,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文。随着日本否认侵略,美化战争,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其中包括原日军中佐太田寿男所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日本也发现了参与血洗南京的第十六师团中将师团长的阵中日记,其中叙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二   自那以后直到现在,在差不多十年时间中,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又不断被发现,其中主要的有: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波茨坦分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包括当时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西门子洋行经理、英国记者、美国牧师目睹的日军暴行,共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马吉牧师避开日军耳目摄制的日军暴行记录片。这部记录片长达半个多小时,为迄今保存的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原始动态画面。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材料三   在日军占领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城内和附近地区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的总数超过20万。这一估计并不夸大其词,而是可以通过埋尸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证据加以证实的。

——摘编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材料一出现的两类史料哪一种更具有说服力?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史料有哪些类型?依据这些史料能得出什么结论?
(3)把材料三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对证明南京大屠杀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史料,说明在史料运用时要坚持哪些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发行军票以充当军费使用,并硬性规定其与中国法币的比价,强制在黄河以南的沦陷区流通,从而让军票成为沦陷区的货币。日军的这一举措意在
A.改善沦陷区的货币结构B.为全面侵略中国做准备
C.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物资D.冲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 .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下图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抗战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