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启动
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
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2 . 下图为“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A.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抗日战争结束了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3 . 下表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一结构
县别庆阳合水镇原清涧绥德
机关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
党派共产党233203203547545
国民党17314317333507
无党派2432751266711021
A.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B.适应了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2021-05-03更新 | 1837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91德国突袭波兰194558
苏德战场1941622德国入侵苏联194558
太平洋战场1941127珍珠港事件194592
中国战场1931918九一八事变194592
苏联对日作战194588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92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
2020-1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面抗战初期,日军“嗤中国海军以鼻”,而在国民政府海军实施游击战以后,日军长江水道交通随即遭到了极大破坏(见如表),乃“不能不感中国海军之俨然存在”。据此可知
1940年中国海军在长江流域击沉日本敌舰统计
项目中型运输舰中型军舰商船汽艇铁壳驳船小火轮舰船损失总吨数
数量19艘9艘2艘43艘6艘1艘约88800吨

A.海战胜利扭转抗战被动局面B.海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日本海军的实力落后于中国D.国民政府高度重视海军的建设
6 . 下面是根据胡德坤的《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绘制的1937~1945年日本军力和在华兵力变化表,以下数据表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B.中国战场是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战场
C.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D.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付出的代价最大
7 . 如表是晋察冀边区7个县的村代表和县议员的统计。其中,地主、富农、商人在当地总人口数中仅占9.9%。这说明边区政府
阶级构成在村代表中比例在县议员中比例
工人和贫农49.2%35.5%
中农37.9%51.6%
地主、富农、商人12.9%12.9%
A.民主的渐进性B.领导权产生变化
C.民主的广泛性D.落实三三制原则
8 . 下面是1937~1945年侵华日军伤亡统计,对其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防御阶段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的疯狂进攻
B.相持阶段日军放弃了大规模进攻
C.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

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下表是正面战场抗战中日军伤亡人数部分统计。

会战时间国民党伤亡人数日军伤亡人数
淞沪会战1937.08.13—11.12333500余人50000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50000余人12000余人
太原会战1937.09—11100000人以上近30000人
徐州会战1938.01——05100000余人32000余人
武汉会战1938.06.11—10.25400000人40000余人
南昌会战1939.03.17—05.09100000余人24000余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0914—10.1540000余人20000余人
枣宜会战1940.05.01—06.2436983人7000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09.07—10.0954000人5184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1942.01.1628116人1591人

材料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公里,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在抗战的年中,共产党军队毙伤俘虏日军共52万多人。

——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对比两次战争,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0 . 下表分别为1940年12月25日刊登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一卷第十二期上和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关于抗战时期,百团大战中日双方统计的日方伤亡情况
中方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方伤1719人,亡302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

A.中方的统计数据相对接近事实
B.日方减少伤亡数字以鼓舞士气
C.历史的真相无法还原
D.双方的统计与各自的立场有关
2017-05-20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