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材料二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材料四   1948—1949年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3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五四运动的影响,说明其“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挽救革命的举措。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世界地位。
(4)据材料四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倒台不可避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
2020-10-1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必修)
2 . 据《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一书统计,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同时也付出了322万余人的重大伤亡。这说明
A.中华抗日开启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B.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国民政府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略作出了巨大牺牲
2020-09-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色联盟-百校联考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中的“美国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到了我国哪些政策的影响?
4 .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其中,1937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25130人、1938年国民党将士阵亡249213人、 1941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44951人、1942年国民党将士阵亡87719人。”从这些数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正面战场始终为抗战的主战场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胜利有重大贡献
5 . 下面是根据胡德坤的《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绘制的1937~1945年日本军力和在华兵力变化表,以下数据表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B.中国战场是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战场
C.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D.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付出的代价最大
6 . 如表是晋察冀边区7个县的村代表和县议员的统计。其中,地主、富农、商人在当地总人口数中仅占9.9%。这说明边区政府
阶级构成在村代表中比例在县议员中比例
工人和贫农49.2%35.5%
中农37.9%51.6%
地主、富农、商人12.9%12.9%
A.民主的渐进性B.领导权产生变化
C.民主的广泛性D.落实三三制原则
7 . 下表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统计
年份日陆军总兵力(师)侵华日陆军兵力(师)侵华兵力所占百分比
1937242188%
1938343294%
1939413483%
1940493878%
1941513480%
1942583764%
1943703864%
1944993640%
1945海外的侵略军共352万余人向中国投降的约128万余人50%

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日本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弱于中国B.中国为世界反法战争的胜利贡献巨大
C.中国抗日战争前后历时八年之久D.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战争中牺牲最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中四川数据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省别五大(1935年)六大(1945年)
江苏4.7%0.9%
湖北5.8%5.6%
湖南6.6%8.2%
四川6.1%12.3%
河北3.9%0.8%
A.抗战形势的发展B.国民党的性质发生改变
C.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化D.国民党的统治范围扩大
9 . 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到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组织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表明
A.中共重视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
B.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人民拥护
C.根据地人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D.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0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形象一: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结合历史背景,图1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2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形象二: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形象三: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占65%。


(3)结合时代背景,对20世纪60、70、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2019-03-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