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兵力变化统计表


注:1943年起,增加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兵力统计。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展板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兵力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2021-01-2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10月,抗战后方的《大刚报》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被认为是“旧中国所进行的一次社会影响最为强烈”的民调。以下为该民调的部分材料:

《大刚报》1942年民意调查部分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之分类统计


——摘编自杨天宏、宋仕宏:《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以1942年〈大刚报〉民意调查为中心的探析》,《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2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大刚报》调查反映的信息,并说明其原因。
2022-12-3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适应练习(四)历史试题
3 . 如表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部分省份征发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人数统计表(单位: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计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
四川257881010383717145296341266373344610366625352681391112283086
云南3746939631725582731355959017581806323136126
贵州580416471493514264741786437160369603838487341656271
广西808046106691218665347101047446496176849763269037924721
广东9258733524780470131693126196100127327201043491874236329
福建425215294273349960064582495571651041485103854550174
浙江55049332791304459463610847966492486085936262267947398
安徽563673442712283254329687156947995053784337411156450
江西9477224323015464217821012064398069107822927129290259501
湖南157017219050522074521329621678016962320883618442110175654210
湖北691195758059504398279642806707588307869427279642668
河南1898356126964324173264370384250234279245892058151993424982
陕西8883633719768679126341127430803509970711787214481985968
甘肃383857237744098254627543555023055769425163271428890
山西2166033350023103600006000040000
山东319221300161943748
江苏38859184332437
宁夏23609400040004606300040004000
青海180092500474905213060006000
共计1405052192831016489131975501191339166783017111321666918162342939236
附记本表根据各师管区征拨壮丁文电报表统计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中《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


根据材料,概括全民族抗战期间征发壮丁人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
2022-02-21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等矿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年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年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年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年“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年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的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鹤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地地道道用鹦片染成的战争,尽管根本问题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美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的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全途动募捐的5亿元(法币)。


(1)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你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
(4)根据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
(5)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其中给出的两个谜底是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外部原因和根本原因。
2021-08-2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0-11-17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91德国突袭波兰194558
苏德战场1941622德国入侵苏联194558
太平洋战场1941127珍珠港事件194592
中国战场1931918九一八事变194592
苏联对日作战194588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92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
2020-1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8 . 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材料二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材料四   1948—1949年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3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五四运动的影响,说明其“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挽救革命的举措。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世界地位。
(4)据材料四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倒台不可避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
2020-10-1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必修)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中的“美国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到了我国哪些政策的影响?

10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形象一: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结合历史背景,图1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2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形象二: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形象三: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占65%。


(3)结合时代背景,对20世纪60、70、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2019-03-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