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救亡活动一览表

时空抗日救亡事件主体身份批亡方式
九一八事变
白山黑水
东北人民革命军民众自发抗战
赵一曼东北抗日共产党员领导群众运动
长城抗战国民党军队自发抗战
华北事变
长城内外
“八一宣言”共产党号召抗日
二二•九运动共产党、学生号召抗日
东北抗联(杨靖宇等)共产党、群众参军抗战
西安事变国民党、共产党响应抗日
七七事变
大江南北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
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
中间政派响应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共产党、国民党国共合作
司徙美空捐款海外华人华侨捐款抗日
回民支队抗战少数民族参军抗战
台湾少年团抗战儿童参军抗战
留日学生集体归国学生响应抗日
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生奔赴前线医生医疗援助
五台山僧人自卫队抗战宗教人士参军抗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此例如下表所示。下表反映出当时边区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

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
465251122

A.社会主义性质政权的建立B.农民在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
C.联合政府各阶层都可参加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2022-03-08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会议-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时间1931年11月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7年9月
主要史实成立于江西瑞金撤离江西苏区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而发展
B.见证了国共从合作到对峙到再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发展的历程
D.反映了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
2022-01-15更新 | 13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1章国共十年对峙
4 .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几个重要文件中有关三民主义的部分叙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时间叙述出处
1924年2月“应站在国民党立脚点上,根据此宣言书,努力向国民党党内、党外宣传(新三民主义)”《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
1931年9月“坚决反对国民党三民主义,尽量揭破国民党的一切欺骗改良政策”《文化问题决议案》
1937年7月“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A.中共始终支持并维护三民主义B.共产国际对国共关系印象深刻
C.国内矛盾的变化影响中共决策D.国共两党的奋斗目标根本不同
2022-01-04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9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选举权的规定。以下理解正确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凡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宗教,皆为苏维埃共和国公民;16岁以上者均享有苏维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除外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16周岁(后改为18周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之区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卖国贼除外
①党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②扩大了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
③政权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④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361次组卷 | 9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8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6 . 下表内容是美国《纽约时报》对卢沟桥事变的部分报道。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记述出处
日军发言人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将卢沟桥事变扩大为全民族抗战,明显为了恶化局势。既然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敌对手段,那么中国中央政府就需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任1937年7月12日《纽约时报》
日本“政商界领袖支持内阁在中国的举动。日本官员坚持认为,和平有赖于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在华北地区达成和平协议”1937年7月13日《纽约时报》
日本人在广播中说,中日之间的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是由国民党推行的反日政策和中国人民统一意愿下培育出的反日情绪1937年8月1日《纽约时报》

A.美国舆论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抵抗政策
C.日本侵华源于中国人的反日情绪
D.美国《纽约时报》的立场比较客观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数据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
项别死亡(人)伤残(人)失踪(人)被俘捕合计(人)
国统
区域
国民党军队作战
伤亡
1 328 5011 769 299130 1263 227 926
因病
消耗
422 479191 644323 436937 559
因伤
消耗
45 710123 017274 671443 398
平民4 397 5044 737 0659 134 569

A.国民党军队是抗日主力军
B.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2018-09-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押题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