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1936年上海申报的漫画。画面中一名日本军官微笑着手把手教一名中国的老先生写字,而写的字就是“自治”。这一漫画的发表有助于(     
A.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B.推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
C.凸显中日关系的改善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3-03-14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两次世界大战】

材料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气息。下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相关漫画。



提取一幅或两幅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妥协”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20世纪30年代,《时代漫画》刊载了《东亚国际球战中华队员人选蠡测》(图)的漫画,并配以文字:“我国球员人才辈出……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从1至11:宋哲元 阎锡山 蒋中正 冯玉祥 韩复榘 李宗仁 何应钦 蒋光鼐 蔡廷锴 张学良 陈济棠
A.国民党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状况
C.人民企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D.中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
4 . 下图所示为画家林璟于1938年创作一幅名为《壮丁们!为了祖国,还不从军?》的漫画。画中的男子一手握钢枪,一手指向前方,其背后是万里长城,天空中缭绕着战火。该漫画意在(     
A.肯定团结御侮的呼声B.唤起国民的救亡意识
C.推动统一战线的形成D.宣扬抗战的必胜信念
2022-07-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刊登在《救亡漫画》第五号(1937年10月10日)封面上的《“今年的双十节”》。漫画中的日军军官举起双手投降,两只分别注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手上横抓着一杆步枪,其投影到日寇身后的墙上刚好构成一个连体的“双十”。该漫画反映了(     

《“今年的双十节”》蔡若虹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合作抗日
C.日军军官战败举手投降D.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五台山地区,“共产党积极努力建立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最有名的是被称为'抗日救国会'的这个组织,其属下有各以青年、妇女、农民为不同对象的分会。”

卡尔逊在山西河曲时,有人向他介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一个爱国的青年组织,其任务是:培育公务人员的忠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民的团结以抵抗日本侵略”。

山西一个村庄的戏剧给贝特兰留下深刻印象:“它的主题是武装农民参加游击队。”大雨滂沱也冲不散观看的群众。

著名左翼作家田汉写了两个深受戏剧团体欢迎的短剧:《保卫卢沟桥》和《最后胜利》。福尔曼这样赞扬他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看到的一出戏:“戏演得非常精彩,成绩斐然。”

丁玲曾向斯特朗谈起,“我们演戏,向群众发表演说,在农村的墙上画漫画,并教农民们唱歌。我们在每个村子必须至少教会唱两支歌”。

——摘编自赵金康《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华北抗战动员》


材料呈现了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华北抗战动员情况。从中选取材料,确定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17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所示是广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漫画竞赛的获奖作品《打虎不离亲兄弟》。该漫画旨在说明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C.国民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到认可D.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8 . 下图为1938年1月《救亡日报》上的一幅漫画—《粉碎敌人的离间》。它反映了

A.中华民族团结抗敌的坚强意志
B.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C.民族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D.国共两党政治分歧已消除
2019-05-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尖子生第六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面是一幅抗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了
A.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B.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的破产
C.中国抗战急需国际支援
D.中国军队已经扭转战局
2019-04-11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图B、图c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2)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功绩和不足以及不足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2019-09-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