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200余万正规军,装备水平较高,承担了正面抗战任务。共产党军队数量少,善于游击战和运动战,担负了开辟、发展敌后战场的任务,国共两党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工。这种“事实上的分工”(     
A.旨在消除国共双方矛盾B.强化了国民党的主导地位
C.改变了中日力量的对比D.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2 . 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谋划,一旦法西斯德国与苏联爆发战争,日本有义务出兵协助德国在东方夹击苏联。然而1941年前后,日本大本营多次表示,日本大部分陆军都用于中国战场,难以及时北上。这充分说明
A.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B.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
C.日本国小力弱难以进攻苏联D.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对德胜利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期间,他们留下的家书,成为研究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重要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

——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19374月)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落我们的民族意识。但愿你虚心学习,早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旅菲华侨王雨亭致儿子(19396月)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致妻子(19423月)

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依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恨死了一些人,伤到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

——八路军左权将军致妻子(19424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家书的史料价值。
2022-05-04更新 | 446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五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
A.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所示是1938年漫画家廖冰兄创作的漫画《大和武士已经支撑不住了》。该漫画意在说明
A.抗战总体形势发生变化B.中国即将取得抗战胜利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D.中国的国力远胜于日本
6 . 近代以来,抗日战争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受损最重且牺牲最烈。英雄在战场喋血,民众觉悟被唤醒,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终于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材料意在说明抗日战争(  )
A.使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真正觉醒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近代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
2022-03-0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一次会战。此次会战
A.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B.成为国共双方合作的典范
C.是中国取得的第一次胜利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年多时间里,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从1938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从59%上升到69%。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C.日军始终以中共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D.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电影《八佰》取材自某场会战中,一个加强营,固守上海苏州河昨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场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南联合大学仅存在八年(1938—1946年),但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原处平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1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材料二   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的梅贻琦教授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经常夹着讲义逃警报,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

材料三   八年间,西南联大共培养出8000多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数百健儿血洒长空和缅北丛林。……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南联大创办的原因。据材料二,概括西南联大的办学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西南联大的主要贡献及宝贵的精神遗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