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一份从重庆发往上海的绝密电报底稿。因为年代久远,这份泛黄的电报稿上没有确切的发报时间,只是注明“甲发电第377号”。戴笠将这个情报提供给重庆防空单位,作为施放警报的根据。由此推断该电报发送的背景是(     
限一个小时到.该白俄(一名参加日本特务机构的白俄罗斯人)如能将重庆敌方间课机关及其负责人报告吾人因而破译者。吾人决予重赏,目前如由陈先生担保,吾人亦可先予以若干之资助也。”
A.东北三省沦陷B.日本策划华北事变
C.全面抗战爆发D.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2023-03-26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
A.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 . 2020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回顾历史,当年日军针对某次战役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敌人采用爆炸、焚烧、破坏等方法,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下列对此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亲自指挥作战
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的典范
③日军在华东的交通网络遭到严重破坏
④敌后抗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01-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1年开始,八路军三五九旅经过两年奋战,把荆棘遍野、人烟稀少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带头开荒种地、学习纺线,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发展。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A.打破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B.推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C.有利于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D.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3月24日,日军猛攻,守军与敌军进行巷战、肉搏战。……4月4日午夜,守军先锋敢死队分组向敌进袭,冲入敌阵,奋勇异常。敌军仓皇应战,乱作一团。战役持续近一个月,守军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日本精锐部队的进攻,歼敌1万余人,一扫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此次战役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成为了关外抗战的经典战例
C.反映了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D.改变了华北战场的抗战态势
7 . 1944年12月3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以推倒我国民政府为其唯一目的。”据此可知,当时
A.敌后抗战得到国际认可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C.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D.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
C.青化砭战役D.渡江战役
2021-06-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称:“……会战不仅打乱了日军企图‘速战速决’的侵华计划与部署,而且激起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信心和勇气,引起国际社会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谴责和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0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彭真在总结晋察冀的经验时曾谈到:“敌在战略进攻阶段疯狂地前进,尚未照顾到其后方,在各重要点线之间空隙很大。旧统治崩溃了,敌后新的统治十分松懈,或尚未建立。”毛泽东也观察到:“由于日本占领军人数很少,日本人不能掌握所占领的土地。他们的部队通常只部署在铁路沿线的居民点和城市中。而农村几乎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毛泽东还有进一步的论断:“一是辅助正规战,二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

——摘编自黄道炫《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等

材料二 滇缅公路修筑于1938年,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交通线。19407月,英国封锁滇缅路,并与日本达成禁运协定。8月,日本公开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随后侵入越南,直接威胁到马来亚、缅甸等英国的殖民地。于是,英国在10月重开滇缅路。1941年夏,中国提出《中英缅共同防御意见书》时,英国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中缅边境布防,但不许进入缅甸。日军在马来半岛登陆后,由泰国进攻缅甸,以切断滇缅公路。为此,蒋介石提议派遣中国军队去缅甸,但英国担心会影响其“威信”,犹豫不决。直至19423月,日军攻占仰光,滇缅路被切断,英国才不得不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摘编自王维礼主编《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针对日军“各重要点线之间空隙很大”这一局限而实施的军事对策,并列举中国共产党“一是辅助正规战,二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的两个典型战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021-04-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