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材料二   在全国抗战初期的大发展中增加了70余万新党员。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1941年前后,抗日斗争形势变化较小,党内已经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党普遍整风从1942年春开始……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他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座谈会后,文艺界进行了认真的整风学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材料三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产生的背景和目的。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文艺工作的认识。
2 . 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面积和人口统计表。该表主要反映出
时间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百万)
沦陷区解放区
解放区占沦陷区(%)
沦陷区解放区解放区占沦陷区(%)
1944年126.393.674.1207.891.544.0
1945年136.395.768.0247.895.538.5

A.国共两党力量的此消彼长B.日军在华占领区逐渐减少
C.日本战败投降的历史趋势D.解放区在全国的比重缩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4 . 1944年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剿共指南》中指出,“由于皇军历次剿共作战的结果,将中共军政领导机关驱赶到很远的山间僻壤,使其独立抗战活动显著下降。但纵观占领区内的全盘治安形势,难以说治安提高了,相反,却出现了恶化而又复杂化的趋势”,由此可推知
A.中共的抗日处境日益恶化B.敌后战场拥有了一定群众基础
C.国民党此时正在积极抗日D.日军在中国战场即将彻底败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抗战初期,华北根据地的“三八”节以检阅妇女武装为主题;抗战中期,以表彰拥军生产中的模范妇女为主题,号召“多纺花多织布”,会前还举办“霸王鞭”“扭秧歌”等群众性文娱活动。这一变化
A.推动了土地革命深入B.促进了抗战形势好转
C.保障了工作重心转移D.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抗战时期部分抗战小说及故事梗概。这反映出当时
作者小说名称梗概
吴组缃《山洪》描写了青年农民章三官等在新四军游击队的启发教育下,由对抗战不理解到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真实历程
于逢
易巩
《伙伴们》描写了三角洲的一些“捞家"(当地人对因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而沦为流氓无产者的通称)由以打家劫舍为业到逐步走上抗日民族解放道路的转变
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描写了农民牛全德在抗日游击队中锻炼成长的故事
A.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盛行B.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变化
C.农民阶级成为抗战的主力D.农民觉醒推动抗日斗争
2022-01-04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的份党报。以下两图分别是“九一八”事变十周年、十三周年纪念日当天的《新华日报》头版。据图可知,报纸头版内容变化的原因在于
A.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B.抗战已进入局部反攻阶段
C.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浓厚D.国统区民众抗战热情下降
2022-01-09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1938年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37人。1940年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强烈要求增加兵力”;日军在汇报中国战场形势时提出:考虑1941年“从华中调约两个师团到华北”。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敌后战场发挥重要怍用B.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C.国民党反共倾向的增长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抗战初期,中共在根据地的节庆活动中,广泛使用马恩列斯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领袖和孙中山等中华民国领袖的标准像。但从40年代初开始,这两类标准像的使用均趋向于弱化,更加突出使用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共领袖的标准像。这一变化
A.有利于革命道路认同的塑造B.反映了个人崇拜现象日益普遍
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表明国共第二次合作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侵占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调整侵华战略方针,在正面战场实施“兵力渐减”方针,在占领区则强化“治安肃正”作战方针。这-调整
A.是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B.反映出敌后抗战的重要作用
C.使抗日战争进入到反攻阶段D.说明日本放弃正面战场作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