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1943年,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主要作战有:豫南战役、上高战役、中条山战段、第二次长沙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鄂西战役和常德战役。这些战役是侵华日军为配合其东南亚作战,切断中国东南交通线,摧毁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防止中国军队南下支援驻守香港、缅甸的英军而发动的局部进攻,国民党军对此进行了有限防抗行动。此外,为履行中、英,美三国军事同盟协定,国民政府于19422-6月以3个军组成“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印度援英作战。这支援了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军的反攻。

——引自姚有志《百年战争评说》

材料二   1941-1943年,敌后各根据地军民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敌斗争、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国共经济合作等十大政策,采取“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粉碎日军1万一7万人兵力的大“扫荡”就27次,小规模“扫荡”数百次,歼灭日伪军27万人,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至1942年底,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虽然缩小了1/6,人口由1亿减至5000万以下,人民军队由50万人减至30万人,部分根据地变成游击区或敌占区,但根据地军民坚守抗日阵地,度过了最后抗战的最艰苦阶段

——摘编自黄华文《抗日战争史》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1941-1943年中国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41-1943年间的国共关系。
2021-08-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七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   二战中的缅甸战场是很特殊的战场,这里汇聚了多国反法西斯部队。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记录。按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编撰的《中华民国军史》记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中英合作不融洽,各自为战。英军作战保守,过河拆桥,中国军队承担了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重任。该书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而英国利德尔·哈特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认为,中国军队在缅甸专门保护滇缅公路。英军在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军,日军损失53000多人。利德尔·哈特认为,从1942年至1945年,英国在缅甸战场参战的总兵力达到60.6万人,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的主力,而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

——摘编自周渝《缅甸战场上的英国军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中英两国历史著作对缅甸战场叙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意义。
2020-10-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照理说中国的情势现在应该大大的改善了,因为有战友加入它的对日抗战了,美国,英国,荷兰,但其实则不然,因为在1942年的头几个月我们经常是日本的手下败将。1942年的那几个漫长挫败的月份里终于出现光辉的一页,中国人在长沙所写下的光辉的一页。日军过去曾两次想占领它,但是两次都被击退。

1941年的圣诞节前夕,日军从岳阳以三个纵队开始南下前往长沙,中国军队在三个地点做象征性的抵抗,可是他们并没有向长沙撤退而是向东撤退到侧翼的山区。到了元旦前夜,日军已包围了长沙,虽然遭到激烈的反抗,他们仍认为长沙会在几个小时内沦陷。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陷阱,原先撤退到山区的中国军队蜂拥而下,将日军的补给线切成碎片,攻击长沙的日本军队很快弹尽粮绝开始撤退,中国军队立刻发动反攻,受到追击的日军纵队被迫逃亡。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人民的大胜利,他们不肯投降,他们决心为自由,为土地而战,他们是打不败的人民。

——摘编自美国官方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之中国战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及胜利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
2020-08-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0届高三高考前演练(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7 月22日,有史以来美国第一批官方代表一一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在组长包瑞德上校率领下,乘军用飞机抵达延安,周恩来称“现在已打开了一丝门缝,使通过一条缓慢而又谨慎的路途向有限的合作方向发展成为可能。因此,允许观察组来延安将成为一个里程碑。”从1944年7月到1945年3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分别多次接见包瑞德等,与他们进行了坦率、诚恳的交谈。美军观察组还派出小组,到晋绥、晋察冀等敌后根据地考察地形,建立情报网。...1945年下半年,美国突然改变之前与中共的密切联系,转而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7年3月11日上午,国民党飞机轰炸延安前夕,美军观察组撤离延安。...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两年多的时间内,通过听介绍和实地参观考察,亲眼看到共产党的军队生活清苦,战斗勇猛,与“重庆迥然是另一个世界”。

——摘编自孙国林《红都延安的神秘来客系列之十一——美军观察组:官方外交 的开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历史作用。
2020-07-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中国的顽固派所说的宪政,就是外国的旧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他们口里说要这种宪政,并不是真正要这种宪政,而是借此欺骗人民.他们实际上要的是法西斯主义的一党专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则确实想要这种宪政,想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专政,但是他们是要不来的.因为中国人民大家不要这种东西,中国人民不欢迎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专政.中国的事情是一定要由中国的大多数人作主,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包办政治,是断乎不许可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怎么样呢?这自然是很好的,全世界将来都要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但是这种民主,在现在的中国,还行不通,因此我们也只得暂时不要它.到了将来,有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现在,我们中国需要的民主政治,既非旧式的民主,又还非社会主义的民主,而是合乎现在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目前准备实行的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民主的政治)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准备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原因,并指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主要意义.
2021-08-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日关系概况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东汉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隋唐互遣使节、仿照唐制
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贸易往来频繁学习建筑
教授儒学
宋元忽必烈大军两次征日失败后,放弃
征服计划,两国终无国家往来
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
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明清明朝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涌现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二   近代中日关系概况

清政府统治时期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扶植地方军阀势力、大力对中国进行资本、商品输出、
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建立伪满州国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
1937年,全面侵华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三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粗制滥造、情节荒唐、内容离奇的各类“抗日神剧”,让人们对抗战历史认识模糊。令人意外的是拍摄于抗战时期的美国抗日剧《dragon seed》(龙种)一度在网络爆红。该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电影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电影制片人伯尔曼将所有抗战场景中使用的军服、帽徽等道具都做了模糊的处理,看不出国共两党任何一方的标志痕迹。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出现以上特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历史上中日关系有何规律性认识,并阐述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并概括该电影的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东劳,重寨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再举而夺旅顺,三举而逾鸭绿,四举而出九连,五举而越分水,六举而破,七举而降成海。中国虽有军兵,不可得而用,虽有火药不可得而施,虽有炮台不可得而守,虽有战舰不可得而济,虽有军粮不可得而食,谋臣智士无所展其才,烈胆忠肝不能显其勇,束手待婷如鸟在笼,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今ニ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摘编自郑大华《新政真诠一何启、胡礼垣集》

材料二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公共租界隔苏州河相望。淞沪会战中,英美等国在中日冲突中严守中立,因此,上海的租界就成了上海战区市民和外地难民避难的场所,仅八一三事变当天就有6万中国难民躲进租界。1937年10月27日,四行仓库的西、北、东三面已被日军占领,坚守四行仓库的400多名士兵成为孤军。此时,英国军人同情他们,认为孤守无益劝他们退入租界。中国士兵只要放下式器,就能保全性命。但我等军人绝未作此想。

——摘编自孙元良《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材料三194599日上午915分。何应钦令网村宁次等退席,后者再一掬躬后,缓缓退出会场。日方人员退场后,何应钦发表讲话,并由翻译人员现场译述后直播全世界,其大意是教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日子,是八年(现说十四年)抗战艰苦奋的结果,是对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始新的纪元。我们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摘编自金满楼《抗战胜利日:被定格的日本投降时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谢晋元和八百壮士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品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8 . 材料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加紧策划建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中央政权,并对重庆国民政府进行诱降。1940年夏,日本乘德国军队在欧洲迅速推进,英、美无力东顾的机会,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除去其南进的后顾之忧。为了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北八路军所属各级部队105个团约20余万人利用在华北地区的群众优势,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死、毙伤、俘虏日伪军46000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团大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团大战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

——摘编自习近平《在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洗雪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并继续在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重大影响。抗日战争不仅为国家独立立、领土完整创造了必要前提,锻造和考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且为爱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与民族精神塑造等提供宝贵经验和精神动力。

——汪洪斌《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1)列举中国抗战中四次重大战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1-08-3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教育豫北联盟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特别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对清政府由地方官员办理对外交涉而没有中央级的外交机构的状况极为不满。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建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西方各种侵略势力的逐渐深入,他们对总理衙门越来越不满意。20世纪初,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已成为历史必然。

——摘编自马彦丽《从晩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1937年9月,国联理事会举行例会,中国首席代表顾维钧四处奔走求援,请求制裁侵略,并草拟了一个宣布日本侵略者的决议草案,均遭拒绝。后于11月参加布鲁尔会议的调停请求也失败后,中国代表团就集中全力争取英、美、法的经济、军事援助。1938年5月日本内阁改组,蒋介石政府谋求与日本和谈,妥协退让表现明显,但是都不能满足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工作积极转换思路,不断拓展领域,政府与民间同时并举、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齐头并进、双边与多边多管齐下、政治与文化、经济等同样重视,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总体外交。

——摘编自王玉贵《论新时期中国的总体外交思想与实践(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方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所体现出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