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此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第一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2020-12-01更新 | 57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7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事件是什么?“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场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 . 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     )
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促进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B.提高了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一场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战争D.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6 . 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屈原(美国原子弹)②苏(苏联红军)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2019-11-01更新 | 18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201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
7 . 历史学家王维礼说:“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革命高潮本身就采取了民族运动的形式。”作者是要表达
A.九一八事变加深了民族危机
B.华北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C.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
D.《辛丑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但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

——《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毛泽东曾给抗战期间的正面战场高度评价:“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以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对日作战比较努力,同我党的关系比较好。”尽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而转向抗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吸引了日军主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卢俊茹《抗日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自身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政治影响。
9 .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117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抗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2018-12-23更新 | 135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