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中国战场


(不包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日军兵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分配情况?中国战场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举一例中国军队主动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2018-03-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初历史学业水平模考试题
2 . 下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侵略者多行不义必自毙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C.中国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D.日本侵略势力付出了沉重代价

3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变迁

——摘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材料二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时间里怎么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斯大林指出,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业中起了巨大作用。中国人民及其军队的斗争,大大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夫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作用

——丁家栋《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两个角度:分析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近代中国重大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罗斯福、斯大林、伊豆夫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形成何种共识?结合所学指出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4 . “在此情况下,我党任务分为两阶段:甲、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存犹豫”。“此情况”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胜
C.解放战争即将结束
D.新中国建国初期
5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中日关系发展,必须以史为鉴,才能够面向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荫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1887年,日本制定的《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

材料二:(田中奏折)还明确提出了侵略步骤:“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既已实现,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使异服之南洋及亚细亚全带,无不畏我仰我鼻息之云云大业。尚未实现,此皆臣等之罪也。”

——摘编自《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而战局……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朕欲忍其所难忍……以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1945年《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制定《清国征讨方略》的原因。指出日本在19世纪末为实施其方略采取的举措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华是怎样逐步实施第三期目标的?面对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天皇停战的原因,这对当今日本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从而迎来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7 . 数据是事实,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
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
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2017-12-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战场名称起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①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③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战争
④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