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
识崛起的契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
重要枢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2017-11-17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竭尽全力论证满洲自古以来属于中国,论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性超强的民族,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多民族搭起来的积木。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是
A.批判排满兴汉主张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
C.开启民众家国情怀D.激发国人守土抗战

4 .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二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黄海之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2)材料二所描述的日本侵华罪行发生在哪座城市?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战的战略态势,举例说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抗日的一个事例。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5 . 相对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新气象,这表现在
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②全面收复英国在华租界
③收回台湾
④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6 .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D.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2017-08-08更新 | 16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四)历史卷
7 .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下图是出席旧金山会议前,美、英、苏、中四国代表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全世界安全机构宪章。右起第一位是中方代表宋子文。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张照片最有助于说明
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B.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C.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
D.抗战取得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8 . 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3)“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

纪念日时间及设立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

材料二   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

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

——以上资料根据李良玉《正确的历史观念与完整的历史书写——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意图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日战争研究发生变化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设立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10 . 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2017-04-17更新 | 380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