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45年8月上旬,《解放日报》转发美英及国民党报纸渲染原子弹威力的报道。对此,毛泽东说:“我们有些同志也相信原子弹了不起,这是很错误的。”这一观点旨在(     
A.尽力维护国共合作关系B.为重庆谈判营造和平氛围
C.坚定解放战争必胜信念D.争取舆论宣传的主动地位
2024-02-29更新 | 469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近年来国际史学界重新界定了二战的起点,其中有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抗战的意义得到了重新认识B.九一八事变是二战开始的标志
C.二战经历了由局部到全球的过程D.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3 .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这一通道的开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荣光。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其意义。
2021-03-20更新 | 47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到美国,这让他们极为不安。第一份由美国人撰写的针对中国城的详细报道,也许就出自马克.吐温之手。他所观测的中国,混合了茫然、哀伤与恼怒。当他一面抗议似乎含有种族歧视味道的社会风气时,一面却又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歧视的态度。

赛珍珠的长篇重说《大地》三部曲正面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以及他们与土地的关系。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许许多多美国人正是通过赛珍珠的小说了解到中国,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囊相助。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走访。三个月后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此书在英国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红军的伟大形象被树立起来,一批批年轻人从各地开赴延安。美国总统罗斯福读这本书后,三次约见斯诺,听他讲述对中共的视察情况,并调整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摘编自张威《1930—1980,中国形象的世纪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谈谈你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
6 .
时间国家苏联美国英国法国
1937—19402.5亿1.8亿7850万1500万
1942—1945600万5亿2.3亿——

上表为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国对华援助贷款的统计表(单位:美元),据此可知
A.中苏关系恶化导致苏联贷款数额下降
B.财政贷款是各国援华的主要方式
C.各国贷款数额的调整与时局变化有关
D.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最为积极
2018-08-08更新 | 6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七校联合体高考冲刺交流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
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
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
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
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登了 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1)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
(4)上述材料说明,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