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下表所示,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1961 年对1970 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 年实际产量
1.45 亿1.15 亿
3.9 亿3.35 亿
2500万1230万
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
A.国防建设取得重大突破B.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D.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六条规定”的通过(     
A.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系
C.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为全国执政做准备D.为开展战略决战奠定干部基础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洋布(机器织出的布,又称机布)排挤土布的过程(1840—1894)
年份184018601894
全国棉布应有供给量(万匹)60005.962459.568624.6
其中:洋(机)布(万匹)
比重(%)
27.3
0.46
1988.4
3.18
9708.8
14.15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
全国土布中:自给布(万匹)
商品布(万匹)
28215.0
31517.7
28780.9
31690.1
29879.9
29035.9
该表反映了(     
A.列强重视资本输出B.外国商品优势凸显
C.传统经济根深蒂固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5 . 战国时期,乡里中原本由中下层贵族主持祭祀的“置社”,逐渐转化为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的里社、隧社、乡社。这一变化(     
A.反映出宗族社会的崩溃B.体现政治制度变革影响
C.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传播D.折射出社祭习俗的变迁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外交活动中的两则“国际话语”。这两则“国际话语”(     
1950 年11月,中国代表团成员伍修权在联合国说:“我们的原则是,敌人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也别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1954 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谈道:“他(周恩来)在同我们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是一个强国总理,而是一个兄弟国家总理。”
A.体现了和平共处外交原则B.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
C.是对美苏对抗态势的应对D.意在加强国家间的合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十四世纪中期,佛罗伦萨的行政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长老会议,它由八名长官和一名正义旗手组成。长老会议的成员任期为两个月,长官卸任后的三年内不得再担任最高长官,在任期内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质疑。这体现出,这一时期的佛罗伦萨(       
A.形成了较强大的王权B.城市的自治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C.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D.延续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传统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

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根据地历史教科书
叙述革命活动“民族救星”“民族救主”“全体人类的福音”“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
阐释三民主义“精神导师”民族抗战的“旗帜”
评价行为事迹“为革命立楷模”“榜样楷模”“伟大的战略家”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孙中山形象的不同作出合理解释。(要求:立论正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2024-06-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都认为关于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存在开端和分期的。如学者李大龙在《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中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现代疆域巩固时期,中国和多数邻国的陆路边界已经划定,统一是大势所趋。

选择中国历史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疆域形成发展的特征。(要求:选择的时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