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承与创新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联系与区别,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制度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断发展。

                    两税法               一条鞭法
       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

——宁欣《中国古代史》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9-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山西的陶寺遗址挖掘中发现,其中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将近90%的小型墓,墓室仅能容身,死者身无长物。由此可知,陶寺文化时期(     
A.音乐演奏技艺高B.私有制已经形成
C.已出现早期国家D.宗法制开始萌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如历史学家戚廉·达尔林普尔所观察到的:经济数字有目共睹。在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时,英国生产了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8%,而印度则创造了22.5%。到英国统治印度的巅峰时期,这些数字就几乎被颠倒了:印度从世界名列前茅的制造业国家沦为饥荒与贫困的象征。

——《四海为家:阿马蒂亚·森回忆录》

○英国的统治改变了印度。随着英国势力深入整个印度和锡兰,英国官员砍伐森林,改革土地所有制,鼓励茶叶、咖啡和极为暴利的鸦片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英国建立了复杂的铁路网和电报网络,将印度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起来。新的运河、港口和灌溉系统也建立起来,促进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第3版)

对1775—1858年英国在印度势力的扩展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757年,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我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我们。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求状态中死:他一生下来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钉在棺椁里:终其一生,人都被各种制度囚禁。”卢梭的这一论断(     
A.质疑和反思启蒙思想B.侧重于批判奴隶制度
C.背离了人文主义精神D.重申教育的功利价值
5 . 如表主要反映了(     
◯1845年,英商柯拜在广东黄埔开设柯拜船坞,主营船舶维修。
○1848年,英商东方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1854年,上海黄浦江畔洋行林立,外商举办的洋行有120余家。
○19世记60年代末,俄商在汉口、福州、九江等地开设砖茶制造厂。
A.英俄势力压榨民族资本B.列强主要侵华方式的转变
C.早期的资本输出的存在D.洋人在商埠抢占势力范围
6 . 如表是春秋时期的言论选摘,这彰显了(     
随国的季梁对随候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戒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
虢国的史瑟对虢公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齐国的管仲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A.诸侯国君乐于纳谏B.原始民主思想的萌发
C.民本理念得到张扬D.德主刑辅的治理策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历史的简单中新: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世纪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这样一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图解的汇集罢了。

——摘编自中共中央翻译局翻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从历史联系的视角,以“中世纪的欧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公民都是城邦的一部分。在教育儿童时,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再及于理性方面,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其强调教育的目的是(     
A.服务国家未来发展B.完善雅典民主政治
C.实现公民地位平等D.传播人文主义思想
2024-08-30更新 | 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肥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农艺的进步,清代的土地收获量有了提高。定额租制又逐步取代分成租制,以及押租制的推广,保证了地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以至额外的收益。同时,由于商业发展特别是人口飞跃增加,粮价大幅度上升,在乾隆当政的六十年间,江南米价陡涨四倍。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更多土地,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粮食。所有这些,都驱使着人们热衷于购买土地。正如有人描述的: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霄吏之铸,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

——许涤新、吴承明《明清商人及商人资本》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分析清代人们为何热衷于投资土地,并谈谈由此带来的利与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人批评唐代虽然国事强盛但没有起码的伦理纲常,父子兄弟间互相压榨,此批判之风长期存在,在南宋时这一现象有所缓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A.正统思想的反思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边患战争的需要D.民族交融的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