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

时间史事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80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7世纪初英国殖民北美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
17501850美洲人口增长6
1800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
18501859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900年左右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编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024-04-10更新 | 632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名校练习卷(四)历史试题
3 . 20世纪50年代末期,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放弃二战后一直奉行的“不援助”政策,开始加入对外援助的行列,主要受援国包括新独立的印度及东南亚国家,援助的目的,除了政治功能外,经济上提供必需的资本转移。西欧国家政策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以新形式维护殖民利益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新兴民族国家发展遇困D.“冷战”形势的缓和
2024-04-09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广东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4 .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的现代化过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内部资本主义的实现与资本主义的批判这对基本矛盾通过“海洋途径”(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衍生出一种畸形殖民资本主义形态)和“大陆途径”(使另一些非西方国家从封建制度和殖民体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垒。该学者意在强调(     
A.美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B.世界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俄确立D.世界各民族的独立冲击了西方文明
2024-04-09更新 | 93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以前,官员的私人书信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传递。宋代允许官员通过递铺传送私人书信,书信中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叮嘱家事、诗词唱和或交流政见。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宋朝允许官员私书入递主要反映了(     
A.中原与边疆文化联系密切B.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增多
C.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D.基层民众联络需求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元朝在同高丽、安南交涉时明确提出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等“六事”,此后“六事外交”成为周边交往的惯例。“六事外交”(     
A.有利于民族交融与贸易往来B.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文明交流
C.是民族等级政策的对外表现D.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对外传播
2024-03-26更新 | 446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是关于唐代果蔬种植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唐代(       
信息出处
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橘园》
其(龚播,峡中商人)初甚穷,以贩鬻蔬果自业。《太平广记》
刘氏植果种蔬······每月两三度入青城县货药、市米、曲、盐酪。《茅亭客话》
A.农本商末观念受到了冲击B.农民依靠果蔬产业致富
C.农产品以集约化种植为主D.农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024-03-24更新 | 28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百家学士呈现了浓厚的政治取向,其学说“务为治者也”。士人阶层及其文化传统的强大影响,使得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呈现为一种意识形态政治,与学术文化变迁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战国秦汉间的政治进展对应着各家学说的此起彼伏,堪称政治文化史上的奇观。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文吏成为秦王朝的主要行政承担者,儒生则惨遭“焚书坑儒”的打击。汉初以功臣及其子弟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以文法吏。即使武帝之后,儒家独尊,形成了“学者兼为官僚”的“士大夫政治”,文法吏仍高踞政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求变因素,集中于建构灵巧而有实效的治国之术。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变迁的重要表征就是对国家政治宏观架构的重新思考。晚清的这种政治思维的出现是对中国近代政治危机进行全方位思考的必然结果。一旦把近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放进整个世界文明中去考察,就会发现国家的衰败在一定程度上乃是因制度的僵化而引发的。中国几千年来的帝国体制演化到近代,由于自身内部的机制趋于老化以及外力侵蚀,已难以应付制度败坏的困境,新的帝国在旧的废墟上重新建构的可能性几乎丧失殆尽。当传统的政治演化机制面临几乎不可克服的困境时,人们只能到旧制度以外的文化视野中去寻求破解的办法。

——摘编自梁波《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至秦汉时期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政治文化变迁的认识。
2024-03-19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1000-1870年世界GDP的结构(单位:百分比)

年代1000150018201870
西欧8.717.923.633.6
西方殖民地0.70.51.910.2
东欧和原苏联地区4.65.98.811.7
日本2.73.13.02.3
亚洲(不含日本)67.662.156.236.0
拉丁美洲3.92.92.02.5
非洲11.87.44.53.7
全世界100.0100.0100.0100.0

公元1000-1870年世界人均GDP水平(单位:1990年国际元)

年代1000150018201870
西欧40077412321974
西方殖民地40040012012431
东欧与原苏联地区400483667917
日本425500669737
亚洲(不含日本)450572575543
拉丁美洲400416665698
非洲416400418444
世界435565667867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以上材料能够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多种趋势和现象,指出其中两种趋势或现象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经济趋势或现象,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9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拜占庭帝国在8世纪中晚期编撰的《摩西法典》中规定:击打父母者有罪,将会被处死。同时期中国的《唐律疏议》也规定:告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过失伤者,流三千里;伤者,徙三年。这说明当时东西方(     
A.文明在交流中互鉴B.国家治理重视家庭伦理
C.法律逐渐发展成熟D.皇权直接控制社会基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