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国人奋起抵抗,是凭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强的民族主义……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使中国人在粮尽援绝、民穷兵疲时还是不屈不挠,撑住一口气,不肯投降。材料说明
A.抗日战争是近代国家意识觉醒的开始
B.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
C.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2021-04-20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2 . 1945年10月,美国军事评论家曾撰文:“当时中国的情形,许多人认为绝望,易以他国处此,必早已崩溃,而中国人毫不失望。此种精神证明中国为联合国主义的堡垒。”该文
A.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优势明显B.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潜在的力量
C.说明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法宝D.强调抗日战争已具有国际意义
2020-06-27更新 | 369次组卷 | 2卷引用: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信息押题考(二)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中得到了最大的促进。它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即“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它建立了公立小学网,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也促进了报纸、小册子和期刊的出版;这些读物写得粗浅、通俗,因而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应该注意到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的消极作用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主要内容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实现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近代推动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法民族主义的差异,并指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

观点Ⅰ观点Ⅱ
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在相持阶段到来后,正面战场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台湾得以光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既有辉煌,又有惨败,敌后战场在整个战争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雪洗了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再次振兴,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围绕材料中一处或一处以上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项活动也是“全面防卫日”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以及社会各界1万多人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午10时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材料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全面防卫日”)的共同原因和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有何本质区别,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6-11-27更新 | 423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